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2、陆秀夫

陆秀夫(1235年-1279年),字君实,楚州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人,南宋民族英雄。

陆秀夫20岁时(南宋宝祐四年)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祥兴元年(1278)为左丞相,次年2月,元军大举南犯,陆秀夫辅弼幼主驻军崖山抗元,不幸战败,驱妻、子入海后,即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终年44岁。

3、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4

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有: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舍生取义的原因

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是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30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城南,有一个典型的江南住宅,据说是一个住宅。事实上,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女人,她是现代中国女性运动的发起者,是革命性的革命战士。她是第一个反对满族政权的革命先驱。在暗流时代,一位女性爬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秋瑾
她就是浙江绍兴的秋瑾,她的家人是官员,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她对文学史特别着迷。她经常和她的兄长一起学习经文,15岁的时候,她也和她的堂兄一起学习。随着骑马和剑术,眉毛中有一种浩然之气。也许她的生命注定要非凡。

秋瑾
1894年,她在长江以南与丈夫王廷钧结婚。虽然她不愁吃饭和穿着,生活很滋润,但王廷钧是旧社会的一个富裕的孩子。他有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与“志雅高远”的秋瑾格格不入。不知道为什么。过不了多长时间,她常常回到家里,或者去了一个好姐妹家几天。1900年,她的丈夫王廷钧通过购买官员成为了户部主事,秋瑾跟去了北京。三年后的中秋节,丈夫没有选择陪伴他的家人,而是外出吃花酒。

秋瑾
这种屈辱使秋瑾决心抵抗,她打扮成男人,走进了北京的剧院。你必须知道,那时候这种做法是“非法的”。在丈夫知道之后,他仍想打她。最后,秋瑾无动于衷,沉默的气场震惊了她的丈夫,后来,秋瑾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

秋瑾
1904年,秋瑾选择前往日本。她想接触“新学”,想知道这个世界的重要性。在这里,她还看到了清朝学生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朝着阳光生活的繁荣生活。我觉得秋瑾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妙感觉。不久,她成为学生的中坚力量,在国外寻找“同志”,弘扬新文化,并有意参加回国后的革命斗争。

1906年,回到中国后,秋瑾在家乡上课,传播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然后他加入了联盟并开始计划武装反对派的重大事件。在起义之前,她曾经去过凤凰山岳飞的古墓,冥想并写了很多充满骄傲的诗。然而,当时的革命力量仍然非常弱,起义失败了。她也落入了清军的手中。最初她能够逃脱的,但她选择换上白色连衣裙,坐在她的家里。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秋瑾绝笔对晚清政治格局的无声抱怨。在那黑暗的时代,她从未见过耀眼的光芒,所以她选择烧掉自己的生命,成为人们眼睛中的太阳。随后,血液染满白裙,秋风凉爽,花朵呈黄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