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息投影屏幕上触控是什么技术?

科幻片里,有人在飘浮空中的全息投影屏幕上进行悬空触控,请问这种技术及其原理是什么?
还想请问一下科幻片里量子力场防护罩的原理是?

 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
  摄制原理: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在3D投影前,要对物体进行120°的3D摄影。看过3D电影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取下3D眼镜观看,画面有重影而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并不是一幅,而是两幅角度不同的画面叠加的效果。
  为了模拟“双目效应”,我们必须拍摄出偏左侧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在拍摄时,其实有两台3D摄像机同时工作,一台偏向演员左侧,记录偏左的图像;一台偏向演员右侧,记录偏右的图像,再通过电脑处理,将两幅图像叠加,便成了3D电影源。
  视觉原理:
  注:此为3D成像时的视觉原理。与此略有不同的是,全息投影实际上是真正地呈现出了3D影像。
  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每个眼睛的视角大约为80度,但是两个眼睛一起的视角只有120度,也就是说有40度的视角是重合的,所以我们的左右两个眼睛所看到的的东西其实是不同的,比如你闭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过来,就能测试出来效果,左右两眼接收到的物体转发给大脑做判断物体的远近才能形成立体感。3D立体技术就是模拟这个过程而形成的。
  完成摄影后,在放映室里,3D电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银幕上,观众需要带上3D眼镜观看。仔细观察3D眼镜,我们会发现左右镜片上有密集而细小的朝向不同的条纹。左镜片是纵纹,右镜片是横纹。正是这些条纹,我们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体图。
  完成摄影后,根据“双目效应”,将图像分解,让左眼只看见偏左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这样才能使大脑产生远近的判断而生出立体感。在放映时,偏左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虽然颜色画面一样,但投影用的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画面用的是纵波光(光波沿纵向传递),偏右画面用的是横波光(光波沿横向传递),由于偏振光的特点纵波光只能穿过纵纹,不能穿过横纹,因此,透过左镜片,我们只能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同理与右镜片。
  由此,重叠的画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由于双目效应,我们便产生了远近感和立体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因为你说的是科幻片里的,那我也只能站在科幻的前提给你想出一些解释了。对不对那就不知道了。
1。飘浮空中的全息投影触控的问题,因为是全息投影,那就和点有关系了。触控端(如手套,触控棒等)前端设感应器,指到的位置和投影出来的点重合时触发相应的程序控制。
2、量子力场防护罩能量是没有依据(起码到目前为止)

不过,防护罩应该是有依据的
比如,引力场偏转,磁场偏转,分子防护罩,正电子防护罩,负电子防护罩
引力场偏转这个可能性还有待检验,别的理论上都没问题
不过这些都有自己局限性
比如引力场把,对付有质量的炮弹,中子束可能有效,但是对付激光就无能为了
磁场偏转对付带电的行,中子束无效,对导弹有反作用...

但问题是,防御总是不可能跟不上武器威力发展快
尤其在太空中,分明就是一炮死的,而且n远就开炮,雷达视距(很可能几十光秒的距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5
这叫做空中触碰技术!
第3个回答  2009-11-08
...太高科技了点吧?

第一个原理 我估计是动作感应的 就像现在的摄像头游戏一样 你动 就感应到了~~
量子力场... 不知道是什么的路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