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的辨证论治有什么?

如题所述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盛,或湿热郁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
中医诊断 1.表虚不固
畏寒,肢冷,食少,自汗不止,多属全身性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表虚不固所致。
2.湿热熏蒸
渴而不欲饮,口淡乏味而粘,心烦易怒,四肢沉重或见关节疼痛,小便短少,女子带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沉缓。证属湿热蕴阻,熏蒸肌肤,迫津外泄。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2.湿热熏蒸
治法:滋阴敛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各15~30g,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50g,煅牡蛎100g,研极细末,外扑。
4.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极细,装大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中药 六味地黄丸,每服6g,日服2次。玉屏风丸,每服6g,日服3次。防风通圣丸,各服6g,日服3次。归脾丸,每服6g,日服2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
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建议你可以考虑去药店买一些补气止汗的生脉饮,或者是牡蛎散进行治疗,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多汗症中医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第3个回答  2019-12-10
 多汗症的病理,中医认为大都是肺卫不固、阳气亏虚、阴虚火旺、或邪正相争、湿热薰蒸所致。治疗当分虚实,辨其寒热。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
第4个回答  2019-12-10
LV.22016-05-30
张聿青将自汗分为3型:
湿热蕴郁、迫津外泄型:药用滑石、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萆薢、通草、黄芩、陈皮、半夏、沉香、小麦、枇杷叶、地骨皮、桂枝,使湿热除而汗自止; 胆腑痰热型:以温胆汤加减; 气虚湿蒸型:药用参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枳实、陈皮、藿香、豆蔻健脾除湿。(杨雨禾.张聿青治汗案探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2):5)
柴可群等从湿、瘀、痰三方面进行论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