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样的穿衣法则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春捂的益处

1、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

我们知道人体的恒定体温保持在37度左右,高于或低于这个体温都不好。而这种恒定的温度是怎么保持的呢?一是通过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2、有利于抵御风寒

春天到来,人体内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也会慢慢开始活跃起来,皮肤毛孔会逐渐张开。春天还是寒风陡峭的,如果这个时候减少衣物,毛孔受到寒风侵袭,很容易感到寒冷而生病。

3、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

初春时节,天气还是变化无常,可能昨天还是温暖如春,今天就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春捂”才行,否则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秋冻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就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

秋季穿衣也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当地冻一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阴精耗伤、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在秋装的选择上,款式以宽松为好,衣料以柔软下垂或棉布料为好。穿薄而多层套装的,比穿厚而单层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保健专家表示,“秋冻”不仅表现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出汗。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养生法则,应长期坚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春捂秋冻”是一句健康防病的谚语,意思是人们在春天不要匆忙脱下棉衣,也不要在秋天冷的时候穿得太多。适当覆盖或冷冻一点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人体体温一直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损害人体的生理功能。

“春捂”是指在春天,气温刚刚转暖,不要过早脱下棉衣。冬季,穿上棉衣几个月后,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冬天到初春,天气转冷转暖,气温变化很大。俗话说,“春天一天三次变脸”。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温度下降,就很难适应,这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病原菌利用虚证侵袭身体,容易在冬春季节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病。

“秋冻”是指秋天的气温稍凉,所以不要过早添衣。适当的冷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性。在逐渐降温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热量的产生,提高对低温的适应性。同样,当季节开始发生变化时,气温不稳定,夏天的热量还没有耗尽,衣服加得太多太早,一旦气温升高,出汗和刮风,就容易感冒。

着装原则:

背部:如果背部不能保暖,风寒外邪会侵入人体的足部经络和太阳经络,容易引起头颈僵硬、发热、身体酸痛、咳嗽等症状。

腹部:腹部是肚脐和胃所在的地方。肚脐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最为“寒暖”。因此,要时刻保护腹部,避免出现腹泻、胃寒、食物堆积等症状。

第2个回答  2019-09-17
“春捂秋冻”引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上下身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全身机体是否协调。
第3个回答  2019-09-17
有利于抵御风寒 春天到来,人体内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也会慢慢开始活跃起来,皮肤毛孔会逐渐张开
第4个回答  2019-09-17
春捂就是你多穿一点,宁可捂出点汗来,也不要太冻着了。如果你过早地脱衣服,那么春寒料峭,里面又夹着风,毛孔被风寒之邪蔽住,你就伤风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