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兴起有何意义?

如题所述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英、法、德、西班牙和尼德兰等欧洲诸国。它是一场从14世纪开始,历经300多年的适应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封建反神学的革命。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思想旗帜,使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历史、教育、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领域从中世纪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造就了一批资产阶级文化的时代巨人,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削弱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在精神方面,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封建经济渐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自由发展资本主义,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同封建势力和宗教神权统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而引发了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

文艺复兴运动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欧洲社会经济的演变。它打着“再生”和“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借助于西欧封建危机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地理大发现等因素而兴起。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实践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或“复活”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当时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普遍认为,这是注重人的价值和繁荣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需要。

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文明走向衰落,“随着黑死病纷至沓来的是:经济紊乱、社会动荡、物价上涨、利欲熏心、道德堕落、生产不足、工业停滞;疯狂享乐、挥霍浪费、奢侈豪华;社会和宗教的歇斯底里、贪得无厌、行政混乱和风习败坏。”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思想、教育都超越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抗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一)颂扬人性,反对神权。主张尊重人、关怀人、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思想。反对教会神权主宰一切,反对把人作为上帝的奴仆。(二)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推崇人的情感欲望,提倡追求发财致富,鼓励冒险精神,认为人应满足各种欲望,享受世间幸福和快乐。人文主义者以提倡物质和精神满足来反对宗教的禁欲苦行。(三)主张理性和科学,反对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人文主义者鼓吹理性,强调教育,崇尚科学。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理性的力量,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鼓励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反对社会垄断教育和宣扬蒙昧主义的愚民政策。(四)拥护中央集权。人文主义者从“人”出发,从“经济和理性”出发研究国家,提出了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国家和反对战乱、反对贵族割据的政治主张。

文艺复兴运动,勇敢地打破宗教神学的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成就。

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这是因为意大利具备了文艺复兴的社会经济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和历史文化渊源。首先,意大利地处地中海商业贸易中心,15世纪前,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工商业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这里产生。其次,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较早地摆脱了封建势力和封建教会的束缚,取得了政治上的自治,建立了城市共和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中世纪宗教生活相对立的世俗生活,它是人文主义诞生的社会基础。第三,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统治中心,它受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意大利不仅在其本土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而且从拜占庭和阿拉伯获得了大量古典文化书籍,这是文艺复兴的历史渊源。

意大利一些城市共和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势力,这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质环境。定居于城市共和国的一些富商,有不少是博学多识的学者,对古罗马文化深感兴趣,共和国的统治者,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同时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意大利本土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如古典建筑遗迹、藏书丰富的王侯书室和教堂图书馆等,东罗马帝国对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学者西行而至,使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蔚然成风。意大利大学教育的世俗性很强,主要是为解决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实际及具体问题服务,因而法学、医学、文法及修辞等教育十分发达,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并不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师生经常引用古罗马的范例,并结合现实来发表议论,这就形成了运用古典知识来评论或抨击时政的风气,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即人文主义精神。

15世纪后期,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逐渐传播到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其他欧洲国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并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产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后,它同样也适应了欧洲其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得到广泛传播。15世纪上半期,欧洲政治均势被打破,意大利虽成为法国和西班牙争夺的战场,但文化科学领域的繁荣景象无不影响着这些西欧国家。此外,意大利阳光明媚、气候温和,它吸引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各国学者文人来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同时,意大利的文学家、艺术家也经常到北部各国作短期旅行,传播着人文主义思想。这一时期印刷出版业在欧洲迅速发展。早在12—13世纪,西方已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大约在1455年,德国人约翰古登堡和其他印刷人员开始使用铅活字印刷,大量的人文主义书籍流传开来。

人文主义文学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文学领域,佛罗伦萨的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誉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文坛三杰”。

但丁(1265—1321年),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和诗人,《神曲》是他的代表作。这部长篇诗集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描述了他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过程。

但丁在《神曲》中把教会贪婪腐化的神职人员以及黑暗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打入地狱;把傲慢、嫉妒、怠惰、贪财、淫荡者打入炼狱;把忠实履行自己职责和正义善良的人们写入庄严优美、洒满阳光、充满欢乐和爱的天堂。《神曲》猛烈抨击教会的腐败和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追求自由、理想、感情和知识的精神,塑造了一批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薄伽丘(1313—1375年),文学家,《十日谈》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十日谈》是一部短篇故事集。作品描写了人间百态,欢乐与痛苦、幸福与不幸。对教会僧侣的贪婪、欺诈的罪恶和淫荡生活以及封建贵族的残暴、腐朽、昏庸和卑鄙,进行了猛烈抨击。作品宣扬男女平等,称颂民众的智慧和男女真挚的爱情,反对禁欲主义。

《十日谈》开篇就叙述了在1348年佛罗伦萨流行的那场瘟疫。为了躲避瘟疫,有三名男青年和七名少女带着仆人来到一个风光秀丽的乡村,为了排除寂寞,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内共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题材来源广泛,有历史事件、趣闻轶事、宫廷传闻和街谈巷议等。同时作者增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内容,使《十日谈》成为反映意大利社会现实的伟大文学作品。

彼特拉克(1304—1374年),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第一个提出“人学”与“神学”对立的观点,他的作品有史诗、抒情诗、颂歌,其中《歌集》是其代表作。作者用生命来歌颂赞美爱情,感染力极强。在《歌集》中还有政治讽刺诗,主要内容是揭露和抨击反动社会及邪教徒的罪恶。

由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兴起的时间不同,形式不同,文学特点各异。15世纪中期毗邻意大利地区的德意志大学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16世纪初,法国已是中央集权的君主国,文艺复兴运动深受王室贵族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流行于贵族知识分子中;16世纪初,西班牙天主教会势力仍比较强大,兼以统治者醉心于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人文主义思想在西班牙的传播受到限制,文艺复兴进程缓慢,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学才出现繁荣;15世纪,随着“圈地运动”的扩展,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伴随着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资本主义力量的增强,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一开始就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条件,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达到高潮。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及著名作品有:伊拉斯谟的《愚人颂》、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河德》,以及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如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之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伊拉斯漠(1466—1536年),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的杰出代表。他在《愚人颂》中采用讽刺的手法,假借“愚人”之口,对国王、教皇、主教、僧侣等的伪善、愚昧无知、贪婪欺诈和荒淫无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同时赞赏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愚人颂》对教会黑暗的揭露,有力地促进了法国的宗教改革。

塞万提斯(1547—1616年),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其长篇小说《堂吉河德》讽刺了趋于消亡的骑士制度。

莎士比亚(1564—1616年),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他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创作成果极其丰富,现存长诗两首、十四行诗154首,剧本37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取材于13世纪到15世纪末的英国历史,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史观。其喜剧表现了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人文主义人生观。其悲剧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官廷的暴虐、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丑恶。

现实主义艺术欧洲中世纪绘画、雕刻、建筑、造形艺术的创作主题是基督教教义,渗透着浓郁的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艺术冲破神学思想的牢笼,出现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为主要题材的人文主义艺术。艺术表现以人为主体,赞美人的力量,美化人的形体,讴歌人的理想。把人物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自然科学如解剖学、光学、几何学以及透视原理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为艺术创作技巧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像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脱颖而出,宛如群星闪耀,照亮了历经千年的黑暗世界。佛罗伦萨的艺术成就,尤其是绘画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意大利与西欧各国艺术的发展,成为文艺复兴的艺术摇篮。

马萨乔(1401—1428年)的壁画《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神态逼真地塑造出痛苦地离开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的形象。马萨乔运用透视原理、人体解剖学知识和明暗手法对人物进行裸体描绘,挣脱了禁欲主义的桎梏。

波提切利(1444—1510年)的《维纳斯的诞生》,取材于古典神话,描绘了美神维纳斯诞生时的情景,表现出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马萨乔和谈提切利是意大利最早的裸体画家。是文艺复兴的美术奠基人。

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是全盛时期的“艺术三杰”。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的尊严、自信、自主、自立,从更深层次塑造人物形象,开创了现实艺术的新时代。

达·芬奇(1452—1510年)是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他注意准确地描绘大自然,利用山水衬景和透视法营造空间,烘托人物形象,利用解剖理论和色阶微妙变化,渲染画面层次,显示出独领风骚的艺术风格。达·芬奇的著名作品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是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创作中心是人类的形象,尤其是擅长表现男性强健、高贵庄严的形体,展示了人体美与内心美,歌颂人的力量。米开朗基罗的雕刻和绘画作品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雕像《大卫》和壁画《末日的审判》等。

拉斐尔(1483—1520年)是著名的画家和建筑学家。他的艺术作品不像达·芬奇的那样精湛、含蓄和富于理智,也不像米开朗基罗的那样雄浑、强健和充满激情,而是以优雅、和谐和高度的完美而著称。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和《雅典学派》最为有名。

《最后的晚餐》绘在米兰的格拉齐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它取材于《圣经》中犹太出卖耶稣的故事。耶稣在与十二个门徒的最后的晚餐上,宣布他们中的一个人出卖了他,门徒们逐渐领悟到主声明的含义,他们表现出惊讶、恐惧、内疚、愕然。愤恨等。

《蒙娜丽莎》是一位银行家之妻的肖像画,作者把人物的外表美与内在的精神和力量和谐地统一起来,反映出成熟女性所具有的无尽的魅力。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用废弃的大理石雕凿的男子裸体雕像,取材于传说中的犹太国王大卫,雕像表现的是大卫在投入战斗前夕那一刹那的形象。作品颂扬了坚毅、勇敢、机智与无畏的民族英雄气概。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为西斯廷教堂作的祭坛画,画中宽厚仁爱的圣母怀抱着婴儿耶稣,从云端款款而至,圣徒西斯廷跪在下面迎候,整个画面有一种和谐的动感。但圣母的眼神略显哀愁,茫然地望着远方,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悲惨的命运。这幅画表现了伟大母亲的形象,她为了人类的幸福把爱子献给人类。同时反映出意大利人民渴望圣母给人间带来幸福和温暖。

当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其他城市逐渐衰落的时候,由于威尼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之社会相对稳定,适应商人和上层社会以及满足海外需求的威尼斯画派却出现了。这时的艺术作品大多离开墙壁,用不易裂开的油膏在画布上制作,以便装饰和美化生活,输往海外。油画色彩艳丽而富于变化,它大量吸收了东方美术壮丽的图案纹样和阿拉伯世界精雕细刻的装饰技艺,再与拜占庭艺术风格和哥特式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威尼斯画派的艺术风格。威尼斯画派的艺术特点是:激情奔放,色彩艳丽,形象丰满、健壮,题材多表现现世生活的欢乐,具有浓厚的乐观情调。威尼斯画派的主要代表是“四大名家”。乔尔乔内(1477—1510年)最负盛名的作品是《酣睡的维纳斯》;提香(1488—1576年)的代表作是《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和《忏悔的玛格达林》等;丁托列托(1518—1594年)的代表作《圣马可奇迹》、《天国执委罗奈斯(1528—1588年)最著名的作品是《西蒙家的宴会》。

《酣睡的维纳斯》描绘了维纳斯在自然山水衬托下,裸躺在草地上,进入甜蜜梦乡的情景。作品塑造了维纳斯优美温柔、风姿雅韵的裸体形象,表现出玛瑙似的透明感,象牙般沉静的光泽。

《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主要描绘了一个裸体女神和一个世间盛装妇女,她们清新丰满的形象为身后宁静的树木、河流等自然风光所衬托,显得更加娇媚和洒脱。牧歌情调的画面展示了人与自然、神爱与人爱并存的和睦世界。提香的作品倾注了对现实生活、对人体与自然的热爱与钟情,表现出浓烈的人文主义情感。

西欧文艺复兴的艺术,虽未形成鲜明的艺术运动,但受意大利的影响,尼德兰、德国和法国仍形成了具有一定民族特点的艺术,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大师。

16世纪,尼德兰引进意大利新技术,吸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公共建筑获得了重大的发展。随着尼德兰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意大利人文主义艺术的影响,以嘲讽宗教狂热,深刻反映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出现。勃鲁盖尔(1525—1569年),具有民族民主思想的艺术大师,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的代表作部到骷髅地的行走》、《农民的舞蹈》、《冬猎》、《盲人》等。他的画采用寓言表现形式抨击讽刺社会罪恶势力;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富饶美丽的自然风光;用寓意手法讽刺社会不良现象。

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农民战争促进了德国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在革命风暴中,美术进入了繁盛时期。丢勒(1锕一1525年)是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是代表那个时代的美术大师,木版画《启示录》、铜版画《忧郁》、油画《母亲肖像》等是其代表作。

《启示录》组画中的《四骑士》的画面是四个隐喻战争、瘟疫。饥饿和死亡的骑士从天而降。在这四骑士面前,人们不分贫贱富贵,只要作恶都要受到惩罚。《忧郁》是一幅寓意曲折、复杂的作品,丢勒塑造了一位体魄健壮、手托着头正在沉思的有翼女性,表现了充满智慧、追求真理、不倦思索的忧郁者的形象。《母亲肖像》,通过对人物面貌的刻画,深入地发掘和表现了一位饱经沧桑、辛勤劳作一生的妇女的内心世界,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16世纪法兰西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获得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家。雕刻家古戎是最知名的代表。

古戎与建筑家勒斯科一起,参与了卢浮宫的内外装饰工作。卢浮宫方形庭院建筑可称为盛世文艺复兴的代表作。石浮雕《贞节喷泉》也是古戎与勒斯科合作的成果,作品塑造了半人半鱼的海神、乘风破浪的女神、手拿瓦罐的火神和丘比特小爱神。画面生动,人物姿态复杂多变,身着的飘逸服饰有透明感,给人以古典美的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