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时匈奴为啥没有入侵中原?

如题所述

1.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个帝国争夺中国统治权发生的全国性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2.楚汉相争统一中原时,匈奴单于冒顿[mò dú]单于也在不断征战,统一北方草原,无法南下扩张。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挛鞮(luāndī)氏,冒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匈奴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直接为南北统一,特别是现代版图奠定了基础。
冒顿单于原为其父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所爱的瘀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单于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单于到西部的大月氏王国当人质。头曼单于却马上进攻大月氏王国,大月氏人欲杀冒顿,冒顿偷了大月氏的良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认为他勇猛,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冒顿就制造了一种响箭,训练他的部下,下令说:“凡是我的响箭所射的目标,如果谁不跟着我全力去射击它,就斩首。”通过先后射杀鸟兽、自己的良马、心爱的妻子、单于的良马,斩杀不射杀的人,训练出绝对忠于自己的士兵。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乘随头曼单于打猎之际,用响箭射击头曼单于,他的士兵也都跟随响箭射杀头曼单于,随后,杀死后母、弟弟和不服从的大臣自立为单于。
冒顿单于杀父而自立即位不久,东方的东胡王国王先后遣使索要千里马和单于阏氏,冒顿单于为麻痹东胡,引发众怒,满足了东胡王国的要求。东胡王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做戒备,进一步索要土地。冒顿突然发动战争,进攻和吞并了东胡王国,杀死东胡王,夺取了全部人口和畜产。冒顿单于又乘胜向西进攻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占领了河西走廊,大月氏不敌匈奴,向西迁徙,冒顿单于又向西征服了西域的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南吞并了楼烦王国(今山西东北)及白羊河南王王国,向吞并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王国,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匈奴居有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连年征战,匈奴帝国精锐部队不断消耗,需要靠吞并的各王国补充兵力,根据推测,《 史记 · 刘敬列传》上记载的匈奴兵力多达30多万人,应该根据匈奴的英雄史诗或英雄故事记载,可靠性较高。匈奴实施胜兵制度,男子只要力能弯弓,便同青壮年一样,全部成为编入军队。这种全民皆兵制度,同年龄无关。男孩很小就可能从军并参战。参考《 史记 · 信陵君列传》 推测,匈奴每户应出兵2人。所以30万多士兵应代表20万户。
由于游牧民族妇女的生育能力弱于农耕民族、劳动强度大、育儿条件差和医疗条件不足, 匈奴自己的人 口总数大受影响,所以不同于定居的农耕民族容易由小民族发展为大民族见, 游牧民族很难由小民族发展为大民族。 根据匈奴降汉并被封为列侯者中休屠王子金日磾的传记(降汉时金日磾的父亲因为拒绝投降汉朝被被浑邪王杀死,与母阏氏、弟伦俱没人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岁,全家共四口人,不消说,做为专制一方的休屠王,其家庭生活条件较普通匈奴牧民要优越得不可 比拟,然而也只有两个男孩 ,因而在推算匈奴强盛时期的人口,平均以每家或每户四人计,较为接近实际)推测,冒顿单于时期匈奴的人口仅为100-200万(全民皆兵,全国动员才能出动30多万军队)。
3.楚汉战争结束时,中原人口可能还只有6百万人,但如上所述,农耕民族人口容易恢复,而且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极难融合,匈奴帝国即使攻占汉帝国土地,也大多只是掠夺人口和财富,抛弃土地。所以,匈奴帝国可以入侵中原,但只是掠夺为主。结果可能导致长期战争,得不偿失。而且从白登山战役来看,匈奴帝国出动30多万军队来看,匈奴帝国的青壮年几乎全部被征入部队,很可能携带了所有的物资。可以说,匈奴的家底基本都被冒顿带到了平城,若是失败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楚汉战争期间,匈奴正在整合力量,完成帝国统一,不可能大举入侵中原,即使提前完成统一,大举进攻中原,也只是陷入长期战争,不能转化为对中原的占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5

    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正忙于收服各草原各民族,并直指西域。

    冒顿单于南下夺取了河套,逼近长城,没再继续南下,估计是想坐山观虎斗吧。毕竟楚汉争霸中刘邦处于弱势,并且匈奴继续南下首先要面对的是刘邦的势力范围,如果跟刘邦打起来怕被项羽一锅烩了,毕竟霸王的名气不是吹出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5
他们没有这个实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