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门发文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何男多女少?

如题所述

说起我们国家的高科技人才,你会想起谁?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还是中考5门考试4门100分,一门99分,只上了两个星期高中就直接上了大学的歼20总设计师杨伟;也许我们还能想到还有李四光,邓稼先,竺可桢等等老一辈的科学家们……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在科学领域取得成绩巨大的往往都是男性,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似乎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还有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 士张弥曼等等。但是总的来看,高科技领域还是男多女少。

这样的一个趋势在科技部公布的一组数据中也得到证实,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这个比例其实不低,但是要注意,这是指科技工作者,包括一些基础的科普工作人员和基层的研究人员。随着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女性的占比就逐渐减少,形成很严重的“剪刀差”。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占比仅为6%和5.3%。而在有关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学者中,女性占比也不过10%左右。这一组数据就充分表明,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中,女性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7月19日,科技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在这个文件中明确要坚持性别平等、机会平等,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其实文件的中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向女性科研人员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女性的科研人员优先发展。

为什么女性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会比较匮乏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仅仅出现在科研领域,其他领域也是一样,层次越高,女性越少。虽说女性能顶半边天,但是在各行各业的高层队伍中,女性比例是远远低于男性的。因为女性要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她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男性要少,用于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男性要少。

女性在职业上升期往往面临生育,哺乳等现实问题,这也是导致女性很难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原因,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一次十三个部门联合出台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文件,对于女性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政策上的扶持,使她们能够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对女性科研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