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时,经常不能坚持到底,和什么原因有关?

如题所述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可见,坚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坚持是一种非常好的意志品质,通常是需要一定的培养,而这种培养方式需要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经常的忽略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往往导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

(1)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能坚持到作业完成,只要听到楼下有其他孩子游戏的吵闹声,他就会放下手中的笔,下楼去和那些孩子打成一片,没写完的作业也就不管不顾了。

(2)孩子喜欢弹钢琴,我们投其所好,就为她报了弹钢琴的兴趣班,结果没学几天,孩子就提出要放弃了。

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每当家长在遇到孩子的出现这类情况时,家长们都会非常的生气。因为孩子在做事情时半途而废,不仅仅会让家长浪费精力和钱财,而且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情,将来很有可能会一事无成。

同时,家长们也会思考孩子为什么在做一件事情时,不能坚持到把这件事情做好并且完成,经常性的会出现放弃的情况。

孩子为什么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完成?

1.孩子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是一个人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直到人生目标实现的重要品质。而孩子通常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完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意志力相对于薄弱。

(1)当孩子学习时,因为太累就放下了手中的笔。

(2)因为学游泳太难,就不再去游了。

在这些方面,出现的意志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

(1)孩子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自制能力会比较差,所以导致他们没有很强的意志力。

(2)孩子非常容易受到身边人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导致他们不能够一直坚持下来去完成他们预设的目标,通常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轻言放弃,缺乏完成任务的意志力。

这些原因,导致的孩子的意志力薄弱,最终使得孩子在做事情时,不能够坚持到完成。

2. 孩子容易分心

孩子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完成,也与他们容易分心有关。孩子通常做不到注意力集中,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容易让孩子分心。

(1)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听到楼下有猫咪在叫,他就会放下手中的笔,从窗外探出头去看猫咪在哪。

(2)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的店铺开张的鞭炮声,就会把心绪都放在鞭炮的响声上面。

这些例子都能够说明,孩子比较容易分心,他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专注力。这也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有关。

据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宋海荣博士所说,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表现。

3. 孩子的“逆商”太低

“逆商”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所提出的,主要指的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情况的反应方式,即一种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逆商”低的孩子在做事情时,就非常比较容易放弃。在一件事情上面,往往就不能坚持到完成。

(1)孩子写作业时的字不好看,家长随便批评了几句,孩子就感觉到了自尊心受挫,就一气之下不写了。

(2)孩子在学习画画的时候,因为没有画好,老师让她再重画一张,她就受不了,不想再画了。

“逆商”太低的孩子在面对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和困难就容易放弃。因此,他们在一件事情上面也不可能完成了。

搞清楚“半途效应”会对孩子产生2种有利影响

“半途效应”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指的是在激励过程达到半途中,因为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很多事实都表明,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止期通常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非常敏感与相对脆弱的活跃区域。

1. 能够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我们家长在搞清楚“半途效应”之后,就可以想办法去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孩子在做事情时,不容易半途而废。

注意力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够有效的去进行学习,不会受到干扰。在学习时,也会因为注意力的不断集中,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深入地去思考相应的问题。

注意力集中了,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能够更具效率,比其他的孩子要快,智力发展程度也会相应的要好的多。

2. 提高孩子的“逆商”

搞清楚“半途效应”之后,对于提高孩子的“逆商”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当孩子的“逆商”提高之后,他们就会对困难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剖析,重在解决这一问题。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也会相应的减少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家长该如何使用“半途效应”来使孩子做事情坚持下来

1. 为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些7-10岁的孩子去参加一节实验课程。在这个课程当中,需要孩子去上7节课,需要完成42页的算术题。他把这些孩子分为了三组:

(1)近期目标组:他们每天都需要有一个目标,上完一节课就需要完成6页的算术题。

(2)远期目标组:7节课程上完以后,需要完成这42页的算术题目。

(3)没有目标组:孩子只负责上课,没有任何的目标限制。

最后,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近期目标组测试的成绩是最好的,而远期目标组和无目标组的孩子成绩没差多少。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们为了改变孩子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完成的情况,就需要为孩子制定他们能够完成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1)当孩子在跑800米的长跑中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们不妨让孩子每天先去跑200米,等慢慢的孩子适应了,再为他改变目标变为400米,最后再定为800米。

(2)当孩子遇到比较难背的课文时,我们不妨让孩子每天背上一段,最后再背诵全文。

通过这种切实可行的目标,来让孩子易于接受,不会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

2. 给孩子提供专注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Anna V. Fisher和Karrie E. Godwin认为,孩子们写作业时的房间环境,也会影响孩子写作业的效率。

孩子之所以不能够完成一件事情和他们的专注力分散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家长们要想办法为孩子提供能够使得孩子做事情专注的氛围。

(1)当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就不要把客厅中电视的声音开到很大。

(2)当孩子在练习小提琴时,家长不要老是中途打扰孩子,让孩子喝水。

只有给孩子提供专注的学习氛围,孩子才不容易受到打扰。

我们如果想让孩子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完成,就不妨利用好“半途效应”,这样就能够让孩子走完全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第1个原因就是家长没有正确的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变得特别的畏手畏脚,第2个原因本身家长就是这样的性格,做什么事情不坚持,孩子也是这样的性格,第3个原因就是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家长经常在后面督促造成孩子那种逆反的心理。
第2个回答  2020-10-22
孩子做事情时,经常不能坚持到底,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对事情的好坏有判断的能力,而且还不成熟,也会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