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重他人的资料

我要主持班队会,主题是“尊重他人”,我要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1)平等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所谓平等就是指以礼貌待人,礼尚往来,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心理要求。人人都渴望平等,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任何抬高和贬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知道你听过这个故事没有。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苏联访问,他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儿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儿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儿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很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向小女孩儿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还有一个故事。战争年代,一位老教授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请老教授吸烟,可是不巧,只剩下一根烟了。这可怎么办呢?主席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很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老教授也不会同意。毛主席将这一只烟分成两半,一个人半只,极大欢喜。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别忘了--平等是礼仪的第一步。2)尊重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尊重原则是实质。是指在礼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他人真诚的尊重,而不能藐视别人。礼仪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回引来别人的反感,更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分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自尊往往人们容易做到,要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都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愉悦。3)尊重技巧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如果过分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第二,要给人留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心对一个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你和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记住--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做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而尊重他人便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将心比心,凡事不仅替自己想,也要替别人想;你有自尊,人家也有;你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爱护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当你问路时言语不礼貌,人家就会不理睬,甚至故意乱指方人活在世上,必须和别人交往。与人交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3)要想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爱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家也常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反映到爱之上就是:如果你要得到爱,那么你就必须首先付出爱。对于爱来说,你付出的越多,当然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比如,你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人一个灿烂的微笑,那么他人也会回报你一张灿烂的笑脸。这个微笑无论是对于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都有同样的效果。同样,你以礼貌的话语问候师长、同学、朋友,师长、同学、朋友也会以相应的方式回报与你。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用以展现你关爱的形式,只要你付出,最后都会以关爱的不同的方式会到你身上。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回应。的确,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也许不是每个人,但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来回应的。爱就像个弹力球,只要你抛掷出去,不论迟早它总会反弹到你手上,而且回来的数量总会比你抛掷出去的要多。你要谨记,爱并不像物品、财产和金钱,你把她送出去,你自己就匮乏了。相反,爱的付出是可以无限的,我们对他人付出爱,自己的爱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事实上,只有你对爱吝啬付出的时候,你的爱才会减少。在此你可能会说,付出爱得看对象。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些人非常可恶,而且连一点良心都没有。对这样的人付出爱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现在让我来问你:有一些植物种子,它们可以生长出美丽的花朵和葱茏的树木,如果让你去播种,你会把它们播撒在什么地方呢?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原,还是肥沃空旷的土地?聪明的你一定会把这些种子播撒在肥沃空旷的土地上,因为这块土地最需要这些种子,美丽的花朵和葱茏的树木会让这块土地显示出无限生机和欣欣向荣来。如果把这些种子换成爱,你愿意把它播撒在充满爱的心灵、痛苦的心灵,还是孤独苦闷的心灵之中呢?带着微笑不会比皱着眉头困难,舒展神色不会比拉长颜面用更多的力;说一些友善和鼓励的话语,也不会比批评一顿劳神费心。友爱地对待他人,其实比敌视、怀疑、怨恨来得更容易。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充当那个首先付出的人,我们只有之得到了之后,才会付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或教育中学会了——爱是有条件的,比如,如果你爱我,我才爱你;如果他对我好,我也会对他好;……。我们总是在等待着别人迈出第一步,而就是这种等待使我们很多人没有经验到爱、缺乏爱,进而出现了心理问题或造成了人间悲剧。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爱不关乎别人是什么、做什么和有什么,而只关乎自己是什么、做什么与有什么。这就是说:不论你为自己选择什么,都要给予别人;如果你选择快乐,那让别人也快乐;如果你选择丰饶,那让别人也丰饶;如果你选择生活中有更多的爱,那让别人生活中也有更多的爱。要真心真意的这样做——不是因为你寻求个人的获得,而是因为你真的要别人获得——于是你所给出去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上。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个小女孩患上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在骨髓配型的时候,很幸运她弟弟的骨髓与她的完全吻合。在即将抽取她弟弟骨髓的时候,医生对小弟弟解释说:你姐姐的骨髓已经不能造血,如果没有新的骨髓植入她的身体,她就会死去,只有你的骨髓能救她一命。弟弟毫不犹豫地答应,愿意抽取自己的骨髓来挽救姐姐。就在弟弟被麻醉之前,小弟弟转过头来问医生:我死的时候会不会很痛?一个不到七岁的小男孩,他以为要救活姐姐,就必须把自己的所有骨髓都抽出给姐姐,而自己会因此死去。现在你要寻找的爱并不至于像那个小男孩对姐姐的爱一样,那么纯粹和绝对。你并不会因为付出爱而少了什么。与这个故事中弟弟对姐姐的爱比起来,你的爱是无足轻重的。你可能会说,那是对家人,爱自己的家人就容易多了。这并不一定!有些人不但不爱自己的家人,反而对家人充满仇恨。比如,那些弑父杀母者、兄弟相残者、自寻短见者等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最大错误是在乎别人是什么,做什么或有什么。你只要在乎自己(self,本我)就好了。自己是什么,做什么或有什么?自己需什么,要什么,选择什么?自己的最高选择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说,爱的本质就是从他人的身上看到你自己。所以,如果你想体验源源不断的爱,你就必须愿意无条件地付出爱——不求任何回报地付出。否则,它就不是爱了。一份礼物如果不是自愿地付出,那它还算是礼物吗?进而,爱不是无条件的付出,它还是爱吗?体验付出的欢愉和创造的爱,最佳的方法就是实践无所求的慈爱。无所求的慈爱、自动自发的付出,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付出,只求付出所带来的快乐。对哀伤者抚慰;对别人良好的行为表现,哪怕是一丁点儿闪光之处,给予真诚的赞扬;带给你所遇到的人一个灿烂的微笑;送给你所认识的人一句礼貌的问候;……。并且使这种行为从现在开始永远伴随着你。关爱是我们对他人的探索、了解以及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只有关爱才能使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性情开放、胸怀敞开,也才能使世界充满爱。所以,在得到爱之前,先问问自己能给对方带来什么,而不是别人能够给你什么。一旦你可以付出你自己的爱,那么你就有能力得到爱。请你记住: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不论你为自己选择什么,都要给予别人。如果你选择快乐,那让别人也快乐。如果你选择丰饶,那让别人也丰饶。如果你选择生活中有更多的爱,那让别人生活中也有更多的爱。要真心真意的这样做——不是因为你寻求个人的获得,而是因为你真的要别人获得——于是你所给出去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上。(4)要找到一份真爱,就必须创造真友情爱不仅包括思想、尊重、付出,而且还应当包括关爱,以及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他的身边。所以爱不只是爱情,更应当包括友情。我们处在青春期的同学总以为,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上的强烈的吸引力。其实这种吸引力在爱的关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要丰盈的爱、足以维持终生和谐幸福的爱的话,我们就必须超越“身体上的强烈的吸引力”的表象。法国作家安东尼·圣艾斯培利说:爱,不是由彼此的相互凝视所组成,而是两个人一起向外看往同一个方向。圣经上说,除非俩个人有着共同的信念,否则他们无法共同旅行。这就是说分享共同的目标和兴趣,彼此的欣赏和尊重,是建立爱的持久关系的基础,也就是说,友情是爱的关系维持终生的重要因素。友情是爱的基石,友情每天都会让我们彼此通过相互的尊重、关怀,使爱的关系更加坚固。我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观察发现:再诚实的人也会在一定的情境和条件下说谎或欺骗;再足赤的金子也会有瑕疵或斑点;再美丽的女人也会有不足或缺点;当然再温文尔雅的男人也会有鲁莽或反常的行为。这就是说,那些外表的东西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它只会带来痛苦。所以,请你不要让你的爱根植在这些东西之上,如若是爱情最好还是能找到一个可以与你分享生命、价值和目标的伴侣。当然要寻找这样的伴侣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为了填补精神空虚、满足虚荣的心理以及盲目钟情,这就需要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友谊,发展自己。这个过程更需要摸索、探究、总结以及升华,中学阶段的“练爱”实质上就是对爱的摸索、探究和总结,到了大学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要升华出爱情。心理学家认为,友谊是朋友或同学之间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友谊是人类优美的感情之一,是人们在共同理想,共同学习,共同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相互团结和帮助,并能激励,鼓舞人们前进的高尚道德力量。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说过:“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确实,学生时期培育的友谊是真挚的,纯洁的,它不带任何功利的成份,也没有世俗的铜臭味,因而极为珍贵,甚至终身难忘。要培育友谊,就需要得到朋友。要得到朋友,首先,你得表现的友善才行,这种友善是发自内心的,而且也是终生不变的;其次,你得非常友善地和朋友分享你的兴趣和信仰。兴趣可以是一种运动——球类、健身、娱乐、休闲;可以是社交活动——跳舞、朋友往来、加入社交团体;也可以是学习经验交流、学术探讨;甚至是政治的活动等等。当我们找到了一种能引起共同兴趣的活动,就会比较容易找到朋友,这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点。如果你和别人没有共同点,那么你就发展不出友谊,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诚挚的爱。(5)抛弃偏见,给予自由记得老家有这样一个说法: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换句话说,如果你爱某样东西,就让这样东西以自己特性独立存在。如果这样东西回到了你的身边,它就是属于你的;如果这样东西离你而去,则说明它是不属于你的。这个说法有一半是对的——爱某样东西,就让这样东西自由,另一半却是错的——我们的命运自己是不能掌控的。事实上,命运是被我们的思想、我们的选择和我们的行为所支配的。大家试想,当我们找到一段友谊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体验到一种幸福、愉悦、和谐,反过来想,是不是当我们体验到幸福、愉悦、和谐的时候,我们就一定创造了友谊和爱的关系了呢?在心理咨询中有许多同学问我:我性格开朗,能很快在同学中找到一段友谊,但这种友谊为什么却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对我很好,但为什么越来越冷淡了呢?……这就需要学习“抛弃偏见,给予自由”这一爱的法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生活和心理空间,使自己在这一空间之中思考、探索、总结、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或活动方式,这就是说,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个体是需要自由的——自由抉择、自由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或活动方式等。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尊重他(她)的希望和需求。如果我们不能给予所爱的人自由发展自己、自由选择自己幸福的追求、自由过他(她)自我感觉愉悦的生活方式,那么他就会很快感到被束缚或窒息,进而来摆脱这种关系。当我们想与某个人建立友谊和爱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想把他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然而事实证明,这是由害怕、不安全以及嫉妒和偏见所致,这种做法是不可能发展出友谊和爱的关系的,这就需要放手让所爱的对象自由。建立真正的友谊和爱的关系,还必须抛弃偏见、自我为中心、生气、怨恨、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偏见就是在了解一个人之前就对他做了评判,大部分的偏见都是不正确的,很幼稚而可笑地把某些人归类,这对于建立友谊和爱的关系是致命的。偏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当然也就不可能对他友善,进而也就发展不出友谊和爱的关系。自我为中心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对他人的利益冷漠或漠然视之的表现。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我为中心是建立友谊和爱的关系的最大障碍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为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怒目而视、剑拔弩张,到了最后甚至忘了自己是怎么吵起来的,他们不惜以摧毁彼此的关系为代价,也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对于建立建立友谊和爱的关系来说,尤其是那些你认为重要,可对与错无关大局的时候,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以争辩的形式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时候你首先要扪心自问:“别人相信什么,对我真的重要吗?”、“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值得去破坏彼此的关系吗?”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在友谊、爱与对之间做个选择,你可以把精力放在赢得辩论或赢得友谊、爱,如果友谊和爱是你的第一优先,就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证明自己对、他人错这件无意义的事情上。请你记住,当我们要得到友谊和爱的时候,必须排除爱的障碍物——自我为中心。为了获得友谊和爱,还必须抛弃生气、怨恨、愤怒等负面的情绪。有人说“要体验友谊与爱,就必须学会宽容”。有些同学从小就被父母“不吃亏”的影响下,学会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试想,如果我们都怨怨相报的话,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会变成缺胳膊断腿、瞎眼无齿歪鼻的残疾者和心灵扭曲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还有爱存在吗?怨恨会毁了心灵,而宽容则让爱的灵魂自由。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然而在学习宽容的过程中却可以创造出十全十美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如果我们期待别人宽容我们的错误,当然也必须学会宽容别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意味着要有容忍的雅量和多替他人考虑的品德。宽容是获得友谊、朋友、扩大交往的基本要求。宽容就是指宽以待人,不过分计较对方的得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也是有较高修养的表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他人不求全责备,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既便错了,也认真听取,这些都体现了宽容的原则。与人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呢?下面就让我来教大家一些交友中的宽容技巧吧:1)对待朋友,忌斤斤计较:人不能没有朋友,缺少友谊的人生是乏味的。但友谊之花是需要我们共同去浇灌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对待朋友应该学会宽容、大度。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因为小事耿耿于怀,纠缠不清。2)忌打听刺探他人秘密:每个人都有他不愿公开的秘密,我们应对他人的隐私给予尊重。朋友之间虽然应该真诚相对,但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尊重他人隐私不仅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法的。过分“关心”他人的隐私,很可能会让你失去朋友,所以切记尊重别人的隐私。3)一诺千金,忌不讲信用:做人要讲信用。民间谚语有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答应了别人就要守诺言,讲信用,否则你得不讲信用将会成为人际关系中的阻碍物。总之,紧记一句话:言必行,行必果。4)互相帮助,忌“哥们义气”: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毫无原则地为朋友两肋插刀,铤而走险,不仅不是朋友之间正常的互相帮助,而且很可能会间接地害了别人。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学会理智地、有原则地辨别是非。5)与人交往,忌以自己为中心:在和朋友的交往中,如果要求别人事事服从自己,听从自己,就会是朋友之间的交往变得不平等。违背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交往态度会成为我们与人交往中的绊脚石。与人交往应该讲究艺术,我们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知道你是否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了这“五忌”。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你的父母、师长及社会却教给了你爱是有条件的——你曾多次感受到他们的条件——而那就是把你带到你自己爱的关系里的经验。你根本不知道被无条件的疼爱是什么感受。就这样,你以人类爱的经验,而非“灵魂”的爱的真理为基础,创造了一个恐惧——违背条件惧怕失去爱——为基础的现实“世界”。这个以恐惧为基础的现实“世界”,左右了我们对爱的经验——我们不但使自己接受了有条件的爱,而且也使自己以同样的方式付出爱。纵使我们保留、修正,并设下自己对爱的条件时,经验会使我们认为爱不应该是这样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仿佛无力改变自己发现爱、追求爱、创造爱和分享爱的方式——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是很辛苦才学到的教训,如果让自己改变,那就惨了。然而事实是,我们不改变爱的方式,就会使自己经常处在一种内心矛盾(爱←→恐惧)之中。人类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建立在爱或恐惧之上的。诸如大到全世界的联合国行动,小到个体的人际关系等等。你所做的每一个自由抉择都出自仅有的这两个可能思维之一:一个爱的思维或一个恐惧的思维。恐惧是退缩、关闭、抽出、逃避、躲藏、攻击、伤害等思维的能量。爱是伸展、开放、送出、留驻、显露、分享、治愈等思维的能量。恐惧像衣裳一样包裹着我们的身体,爱则容许我们赤裸裸地站出来;恐惧依恋并且紧紧抓住我们所有的一切;爱则送出我们所有的一切;恐惧捆绑束缚我们,爱则温柔的拥抱我们;恐惧是占有,爱是放手;恐惧使人心痛,爱则使人欣慰;恐惧攻击人,爱则抚慰人。恐惧与罪恶感是我们唯一的敌人,爱与觉察则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我们不能把两者混淆,因为恐惧使人瘫痪——它会杀害我们,爱和觉察则让人行动——能给予我们生命。人类的每个思维、语言或行为都是建立在一个爱的情绪或一个恐惧的情绪之上的。你无法超越这个范围,因为没有其他可供你选择的东西。但在这两者之间,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好多时候我们在抉择的片刻,恐惧却往往占了上风。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曾被教育成了生活在恐惧之中的习惯——我们曾被无数次的告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以及最聪明伶俐的人才会成功。但关于最有爱心的人在数千年 “行善者灾多难多”的总结的影响下却怎么也荣耀不起来。因此,无论如何你努力去做最胜任的、最强健的、最聪明伶俐的人,就成了你每时每刻的追求。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你觉得自己略差一些的话,你就会怕输——因为你曾被告知:较差就会输,就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你当然会选择恐惧所发起的行为。现在我却要告诉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仅仅是为了赢得胜利或成功,而重要的是认识和体验幸福、愉悦、真理和爱。(6)真诚的沟通多数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能建立友谊和爱的关系,而是不能表达和沟通他们的爱。如果我们要想建立和创造友谊和爱的关系,就必须愿意去沟通我们的感觉。有人说:使人类苦恼的最严重的病症之一,就是沟通无能。这话一点都不错,日常生活中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追寻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快你就会得出“我们无法沟通”的答案。如果我们要学会爱,就首先要学会沟通。许多人在交往中总是把问题留在自己的心里,很少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对方分享,绝少仔细去倾听对方究竟在说什么,也不会对别人说自己爱他们或去恭维他们,当然也就无法接受或付出爱。爱虽然表示分享和沟通,但它并不仅仅是表达对某个人的感觉,它还包括你的希望、恐惧和难题。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觉都锁在心里,你自己不但会因此而心胸狭窄和沮丧,而且那些与你亲近的朋友也无法适时地给予你帮助、同情或支持,久而久之你不仅会失去你目前的朋友,而且也会使自己产生心理问题。爱像一株植物,它不是成长、开花、结果,就是萎缩、凋零、死亡。如果我们依据它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地去培土、施肥、浇水、除去杂草,它就会枝叶繁茂长势喜人,这全靠我们如何对待它来决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会像侍弄植物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表达情感、恭维他人、分享成功、分担痛苦这一过程,就会像缺水、缺肥的植物一样萎缩、凋零。可见沟通的力量对友谊和爱的关系建立的帮助有多大。只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沟通技巧。

参考资料:www.uuzhufu.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08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应建立在真诚与尊重的基础上。人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面子,维护他人的尊严。
1960年当选牛津大学校长的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曾提出过人际交往的四点建议:

1.尽量让别人正确;

2.选择“仁厚”而非“正确”;

3.把批评转变为容忍和尊重;

4.避免吹毛求疵。

这些建议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尊重”提出来的。

在某种意义上,不加掩饰,直接表露或宣泄是无能、自私的错误表现,它只会恶化事端,造成大家都不愉快的结局。掩饰并非虚伪和造作,只是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时机做适当的事情;相反,没有任何掩饰的人必然不能与其他人愉快和睦地相处。不要不顾别人的感受对他人的缺点大肆批评,也不要用尖刻的语言去伤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对别人感到不屑,这些都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是你与他人愉快沟通交流的一大障碍。
第2个回答  2012-04-11
尊重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则是一种幸福。

当你徘徊在情绪的低谷,朋友真诚的帮助支持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捡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理解包容着你,那是尊重

孟子曾说过:“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做到自我尊重。自我尊重是自珍自爱的表现,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是要相互去努力的。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也曾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恰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我们不仅要懂得尊重自己,还要学会去尊重他人。

在家里我们要尊重父母,充分理解父母对我们所寄予的希望及为我们辛勤的付出。在学校我们要尊重老师和同学,要珍惜老师和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古人云:“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我们学会了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加倍的尊重你。

同学们,请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学会去尊重别人。

阅读材料(一)

树做的心

一个男孩脾气很暴燥,总会伤害到别人。于是,父亲带他到一段篱笆旁,交给他一些钉子,让他每伤害别人一次,就在篱笆上钉一颗,以此克制自己。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克制渐渐有了效果,男孩向篱笆钉上的钉子的速度越来越慢了。一天,终于不再增多时,他父亲又带他到篱笆前,告诉他每安慰别人一次就拔下一颗钉。终于有一天,钉子被拔完了,留下密密麻麻的钉眼。这时,父亲指着钉眼对他说,看见了吗?伤害了别人就像钉钉子,虽然可以再去安慰他——将钉子拔下来,但留给他的创伤——钉眼。却永远也无法愈合。

其实故事还没有结束;一个女孩也经常被别人伤害,不同的是,稍经安慰她就会高兴起来。完全忘记了被伤害的痛苦。男孩知道后十分不解,问那女孩,为什么你心上没有留下“钉眼”?女孩同样带他到篱笆旁边说:“很多人的心就像这篱笆,是用死木做的,而我的心就像是一棵树做的,是活的……”

死木作的心,牢牢地铭记受到的每一次伤害,越积越多,终于被摧毁;而树做的心,不断地从大地吸取营养,伤口渐渐愈合,忘记伤痛,继续向上。与其背负枯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沐浴春雨。

阅读材料(二)

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从随身提包里拉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修剪过的灌木上面。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拿起那团卫生纸,把它扔进了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
  过了一会儿,中年女人又拉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卫生纸拾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你看见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大声说道:“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听见后放下剪刀走过来,和颜悦色地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的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说道,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
  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撇下三人缓缓而去。中年女人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工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
  “你说什么?老园工?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这个故事进一步说明只有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终才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

  老师寄语:“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集体往往靠一种相互支撑的尊重维系着成员之间的和谐与默契。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尊重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所有上锁的灵魂,并驱使着自己为集体争光添彩。
第3个回答  2009-11-28
自己加强学习,不可以什么都问别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