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怎么分类

最好是多一点

  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

  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

  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尤其值得注意。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和"万国城头吹尽角")。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

  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

  (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

  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

  例如王勃《滕王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09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歌种类比较表
古体诗 近体诗(绝诗) 近体诗(律诗) 新诗
流行年代 上古至南北朝 唐至清 现代(1919-)
押韵 无要求,但已有偶句末字押韵的倾向。 偶句末字押平声韵,韵母相同,韵脚用字不可重复。单数句不可押韵,首句除外。 无要求
对偶 无要求 没要求 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偶。 无要求
平仄 无要求 有平起谱,仄起谱。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无要求
采用
第2个回答  2009-12-07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歌种类比较表
古体诗 近体诗(绝诗) 近体诗(律诗) 新诗
流行年代 上古至南北朝 唐至清 现代(1919-)
押韵 无要求,但已有偶句末字押韵的倾向。 偶句末字押平声韵,韵母相同,韵脚用字不可重复。单数句不可押韵,首句除外。 无要求
对偶 无要求 没要求 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偶。 无要求
平仄 无要求 有平起谱,仄起谱。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无要求
采用语文 文言文 语体文(白话文)
语法单位 以句为单位,每句以字为单位。 以行为单位,每行以词为单位。
段落 通常不分段 可分节,可不分节。
每首句数 无要求 见上面的「分类表」 无要求
每句字数 杂言,但渐有五言的倾向。 五言及七言 无要求
标点符号 清末以前,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标点符号系统。 无要求(但著重标点的正确使用)
例子 《燕诗》《木兰辞》 《静夜思》 《山居秋暝》、《长恨歌》、《琵琶行》 见每张新诗讲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第3个回答  2009-11-30
古体诗分类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
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
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
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
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 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
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
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
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
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
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
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
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
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
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
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五绝】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一般来说,五言 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参考资料:http://i.love0.com/space/Article.aspx?id=2170450&eid=liuxuqiu

第4个回答  2009-11-30
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

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