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自转,地球产生的磁场是否一同旋转?

哪里都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地球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不转,我们的人体随地球旋转就会切割磁力线(约800米/s),如果地磁场随地球一同旋转,那么系绳卫星由西向东切割磁力线的速度就要减去地磁的自转速度。有标准答案吗,请注明出处。

> 地球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上下几亿年,纵横几万里,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地球磁场逆转是全球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自1920年,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出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磁极,有时磁力线向北,有时磁力线反转向南。关于地球磁场逆转,我们的先人并没有记录,那么地球磁场逆转的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呢?19世纪末著名物理家居里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在地球上,“地壳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到地磁场的磁化作用,获得微弱磁性,并且被磁化的岩石的磁场与地磁场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无论地磁场怎样改换方向,只要它的温度不高于“居里点”,岩石的磁性是不会改变的。根据这个道理,只要测出“地壳岩石”的磁性,自然能推测出当时的地磁方向。这就是在地学研究中人们常说的化石磁性。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家利用化石磁性的原理,来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

>

> 大家知道地壳的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千分之二点六,地壳本身不存在磁场。钻探地壳岩芯所表现的磁场逆转现象完全是由地核感应过来的。这种钻探岩芯所表现的磁场逆转现象是否能代表就是地球磁场逆转了?这还要从地球的复杂构造说起。当前科技界把地球的结构由外向内基本分成大气层、海水层、地壳层、岩浆层、内核等。地壳处在上有海水,下有岩浆的尴尬境地,象帆船漂浮不定。强大的日月引潮力不但对海水有潮汐作用,对液体的岩浆同样也有潮汐作用。这样地壳与地核的相对位置就不会永远保持不变。月亮的拖拽作用使地球自转渐慢。月亮虽然是地球卫星,但它的公转轨道却不与地球赤道平行,地球的自转周期(24小时)又快于月亮的公转周期(一个月),所以月亮对地球壳、核差速的引潮力永远倾斜。永远倾斜的引潮力,使地壳在有磁场的地核上产生有角度的差速运动,我们把这种有角度的差速运动起名叫“地壳弦动”。“地壳弦动”使地壳纬度改变,地壳的线速度和表面曲率都在变化,并给大陆漂移带来足够动力。因“地壳弦动”制造的地壳应力引起地震的频繁发生,是火山爆发与沉积岩的剩磁场记录了地壳在地核上弦动的全过程。所以钻探的地壳岩芯也就存在着所谓“磁场逆转

>

> 早在1912年当时的气象学者韦戈纳(Wegener)提出“大陆漂移”的理论但不能肯定是什么力量驱使”的假象。而韦戈纳(Wegener)解释说大陆漂移是由于受到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经过许多有影响的地球物理学者的研究与争论,发现这个假设不成立,三力共同作用力太小,不可能使大陆漂移。当时许多有影响的地球物理学者还没有发现地球的层圈构造,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凝固体。所以得出盲人摸象的错误观点,其中也不乏有“皇帝新衣”之嫌。现在看来韦戈纳(Wegener)地球倾斜自转离心力和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三力共同作用加之地球的层圈构造,也就是内外因素相结合,必将引起“地壳弦动”。“地壳弦动”使地壳在地核上,不但做有经度且有纬度的相对运动,并且使地球表面的曲率、线速度时时刻刻都在缓慢变化。

>

> 观钻探的岩芯磁场逆转现象,就结论是地球磁场逆转,无疑是国外科技界以现象代替本质,是解释上的差错,明显犯了盲人摸象的简单错误。是地球强大磁场保护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如果地球磁场逆转来逆转去,如今地球上还能有高等生命存在吗?国外科技界强调地球磁场逆转的理论,本身就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经典理论有所冲突和矛盾。

>

> 2005年科学时报北京8月29日讯(记者王丹红)科学家们发现,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要比地幔和地壳快0.3到 0.5度,也就是说,地球内核比地球表面构造板块的运动速度快5万倍,新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解释地球磁场是怎样产生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宋晓东教授是这项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他们的成果发表在8 月2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新发现也结束了一场为期10年的争论。宋晓东说:“相信我们得到了确凿的证据”。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地球科学教授加里. 格拉兹麦尔说:“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发现,它减少了一个领域中的不确定性,你能从中学到新东西。”同期的 《科学》杂志专门为这一发现配发评述文章,美国的《纽约 时报》、《国家地理》杂志和英国的《物理学世界》等对这一发现进行了详细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为这项工作提供了资助。

>

> 地核由固体金属构成,它包括一个大小与月球相当的直径为2400公里的固态内核,和直径为7000公里的液态外核。科学家们认为,内核在产生地球磁场的地球动力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地球动力学的电磁转矩导致内核相对于地幔和地壳旋转。早在1996 年,宋晓东和保罗理查德还有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通过对穿越地球的地震波的分析,他们第一次提出了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比其它部分快的观点。但这在当时有相当争议,部分地震学家怀疑推导出结果的数据有误,或是假象;也有科学家曾试图证明地球内核的运动速度并不比其它部分快;部分科学家说,虽然内核在旋转,但它的速度比哥伦比亚学者提出的速度慢多了;有人则说,他们没有发现迹象表明内核比地球的其它部分转得快。之后,宋晓东到伊利诺伊大学地质系做教授,他和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理查德共同领导了一项新研究,他们的研究将消除人们对这个结论的任何怀疑。 宋晓东说:“尽管还不能精确地测定出内核旋转的速度,但我们的论文表明这个速度不可能是零。”地球在一天时间里自转一次,或360度,每天都存在核、壳有角度的差速运动。

>

> 新研究表明,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比其它部分快0.3到0.5度。这个更为精确的发现比他们1996年提出的快1.1度慢一点。 通过对历史上地震波穿过地球液体核和固体内核的数据进行对比,宋晓东等发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地球的固体内核确实以不同的速度在旋转。从大西洋的南桑威奇群岛地区到美国南部海岸线,他们对18个相似地震进行了观察。相似地震也称为波形地震对(earthquake waveform doublet), 在同一台站记录的一对地震的波形完全一样,说明这两个地震发生在同一地点。宋晓东等发现,这些地震对在阿拉斯加州及靠近的地方的58个地震台站都有记录,地震的间隔时间跨越0到35年,从而让研究人员能观察地震波随时间的变化 。宋晓东说:“当地震对的两个事件的时间相隔大于几年时,穿越地球内核的相似地震波在旅行时间和波形上表现出系统性的变化。惟一可信的解释就是内核的运动”。科学家还计算出在7600万年中,地球曾发生过171次反转现象。内核与地壳差速得到确认。

>

> 钻探出地壳岩芯磁场逆能不能代表是地核磁场逆转?大家都知道地壳本身是没有磁场的。地壳的磁场完全是由地核感应所为。可地壳与地核存在“差速弦动”问题。地壳上有液体水层,下有液体岩浆层,地球倾斜自转受日月倾斜引潮力的浪泳作用,因地壳与地核不是钢体联结,这样必然导致地壳不会老老实实的固定在有磁场的地核上。这样一来钻探出的地壳岩芯必然是N-S磁场逆转,也就是所谓的地球磁场逆转。如果果真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地球磁场经常逆转。那么地球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有高级生物。钻探地壳岩芯磁场逆转的现象,是地壳在有磁场的地核上弦动制造的假象。因地壳下有液体岩浆的存在,所以地壳在有磁场的地核上不会永远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所以钻探出的地壳岩芯磁场必须逆转,这种钻探出的地壳岩芯磁场逆转,只能证明是“地壳弦动”的存在,从而得出结论:地球磁场即不能消失,也不能逆转。

>

> 万有引力的存在使宇宙有序运动。地球的公转离心力等于太阳的引力,月亮公转离心力等于地球的引力,才有了稳定的日、地、月天体运动系统。如果地球没有了公转运动的离心力,势必会掉到太阳上去。我们简化一下日、地、月的引力关系,及科技界公布的地球构造的相关信息,把地球简化为核、壳构造。把地球的引力比拟日、月的引力。找一个长圆柱棒(以下简称核),再找一个比长圆柱棒短的圆筒套(以下简称壳)套在长圆柱棒上,用两个支点水平支住长圆柱棒(核),以克服地球引力(代表地球公转的离心力),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让长圆柱棒(核)水平旋转,这时候核、壳产生差速,但只是一个两维的运动,其运动轨迹是一个闭合圆。我们把长圆柱棒(核)与水平面倾斜23.5度(地轴的倾斜角度)旋转时,这时候我们发现核、壳不但差速,其轨迹是一个螺旋线而不闭合,这个螺旋线在球面上也就等效是一个渐开线,地壳是一种三维运动。我们把地壳的这种三维运动起名叫“地壳弦动”。地球两极点的曲线移动也就按照这个渐开线轨迹向赤道弦动,过赤道后变成渐缩线继续弦动,直至到极点,完成一次地极南北大转移,也就是磁场逆转一次。不同年代火山爆发和沉积岩记录了这一过程,也就是钻探的地壳岩芯磁场存在逆转现象。

>

> 地幔对流说是一个理论误区。他们(尤其是西方学者分科太细太偏) 在提出这一假说时期还不知道地球的地质研究成果。例如无论地幔还是地壳都已经分出了3?4层,表明不存在整个的地幔对流,双层对流也缺乏依据。再说,对流的推动因素是什么?如果是热,岂不又限于幔柱、热点的上述理论陷阱之中?地幔对流热物质上升,为什么冷的一半又能下降到深部? 理论的虚构性之强,稍有头脑者不可能信以为真。洋壳重可以俯冲,大陆壳轻,不可能产生俯冲

>

> “地壳弦动”理论的建立,宣告了地幔对流动力学说的失败。。地幔对流动力学说,从诞生以来就充满四点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第一、地幔对流动力虽然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动力问题但也从根本上否认了泛大陆的形成,如果地幔对流动力真的存在,那么泛大陆根本也不能形成,。第二、从贯穿地球南北的大西洋洋脊来看,按流体力学来讲,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那么狭长的地幔对流动力。第三、地球表面纵横交错的山脉只能勾画部分的两维图像,无论如何也勾画不出整体的三维图像。第四、正在开裂的东非大裂谷为什么观察不到地幔?都连地壳的深度都没有!“地壳弦动”改变了地壳纬度的同时也改变了地壳线速度(两极点为0,赤道465米/秒)和表面曲率,曲率的反复弯折就是大陆板快漂移的真正动力。目前发现的两极点对称曲线(渐开线)漂移、磁场逆转、南极有煤、非洲大陆有冰川遗迹、我国南方有冰臼、大陆漂移、地震频繁等等都是对“地壳弦动”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明。

>

> “地壳弦动”制造了地壳应力,应力的释放过程就是地震。积蓄的应力等于地震释放的能量。而积蓄应力的大小,应与天体间距离、质量、引力有关。这对地震计算预报研究有积极意义。“地壳弦动”理论的建立不但有效的解释南极有煤,极移曲线,非洲大陆冰川遗迹,我国南方有冰臼地震频繁等许多自然之谜而且解决了大陆动力问题。既然能解释这许多自然之谜,就不仅仅是巧合问题了。伟人毛泽东说:“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

> 小结:地球“壳、核”差速问题经过10年时间,已经得到哥仑比亚大学宋晓东博士等人的证明。因地球的倾斜自转,月亮虽然是地球的卫星,但公转轨道又不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所以使得“壳、核差速”永远存在一个被人忽略的角度。就是这个壳、核差速角度的存在,使得地壳在地核上产生弦动而制造出了许多地球自然之谜。“地壳弦动”是天体引力的外因因素与地球特殊构造和倾斜自转的内因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7
> 地球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上下几亿年,纵横几万里,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地球磁场逆转是全球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自1920年,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出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磁极,有时磁力线向北,有时磁力线反转向南。关于地球磁场逆转,我们的先人并没有记录,那么地球磁场逆转的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呢?19世纪末著名物理家居里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在地球上,“地壳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到地磁场的磁化作用,获得微弱磁性,并且被磁化的岩石的磁场与地磁场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无论地磁场怎样改换方向,只要它的温度不高于“居里点”,岩石的磁性是不会改变的。根据这个道理,只要测出“地壳岩石”的磁性,自然能推测出当时的地磁方向。这就是在地学研究中人们常说的化石磁性。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家利用化石磁性的原理,来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
第2个回答  2006-09-14
地磁场随地球自转而运动。由地心向外延伸磁场在减小。
第3个回答  2006-09-13
地磁场随地球自转而运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09-28
bushi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