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作文

急 快点

梅花颂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迎春花与玉兰花刚刚开败,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绿草如茵,这一切,都像人们说得那样,是的,这我也同意,春天确实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嫩嫩的绿,淡淡的绿,无边无尽的绿,而夏天,绿得更深了,那是翠绿,绿得更加得深沉。
然而,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烂叶。不再有了往日的娇艳,不再有了往日的富贵,不再有了往日了神气,他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压力下累得直喘粗气,只能悲哀的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虽然冬天是那样的寒冷,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出门,然而梅花却在风雪中开着那小小的花,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比那夏天中艳丽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难道你不曾想到,她与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这傲雪临霜的雪梅,真真切切的象征了我们的革命战士们,象征了他们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那种精神,那种意志品质吗?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1
白杨》就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落花生》也是借物喻人,问花生将果实埋在地下这个特点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要讲求实在,而不可只讲体面。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
第2个回答  2019-02-25
  蜡烛平时总是受人冷漠。可是,当停电时,它总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驱赶走黑暗给大家带来温暖与光明。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而蜡烛的白色圆柱形的身体也越来越短,可这根本不会让小巧的它把火熄灭,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短暂的一生就是一直在为别人奉献。每当我拿起蜡烛时,我浑身都会流动着一阵阵暖流。因为我惊叹、佩服它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要向它学习的。

  同时我也想到为2008年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们。他们也像蜡烛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自己一份力。虽然微不足道,但他们的付出是有用的。

  蜡烛,它是多么平凡,又是多么伟大!它总是默默的奉献着。虽然没有灯那么明亮,但是我喜欢它的精神。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火已经开。我急冲冲的回到家里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这个时候我想起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由于我们这里是农村所以经常会没电。我妈妈也会多买一些蜡烛。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啊。但它却能给我们带好出2。在没电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带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总是把蜡烛比做老师。成人。总会对别人说蜡烛的一生总是献给人类。但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的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献给我们。蜡烛伟大而平凡久久的等待却只能给人们一瞬间的光明。但这样也是一生的永恒。人门也如此……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突然,房间里的灯闪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下来。啊,停电。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我又坐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起来。原来是来电。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化为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个回答  2016-04-18
梅花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29
以物喻人的作文500字
【粉笔赞歌】

我爱粉笔,因为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最忠实的奉献者。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五,它们都默默奉献着,不求回报。当老师用它们的最后一丝生命写下字时,粉笔毫无怨言,用尽最后一丝微弱的力量,在黑板上展现出最美的笔画,而这时,它的一生就结束了。它娇小的身体被送入垃圾箱,随着时光的流逝暗淡。而当垃圾被清运掉,你也许就再也见不到它那洁白无瑕的身体,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被垃圾污染了的黑色的废弃物。但是粉笔的“心”却永远是美丽的。

课余,老师会让宣传委员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板报,这就意味着又有许多彩色粉笔将走向消亡。果然,在宣传委员的辛勤工作之后,又有许多“革命者”消耗掉了美丽的身材牺牲在了这次战斗中。它们为了美化教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它们是那么的安详,因为它们用自己生命的色彩,在板报上留下的是那么一个个光辉的形象,谱写成了一期美丽的墙报,为班组争彩。

粉笔,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思想的,它不懂得什么是伟大,而且也不需要懂,但人却不同。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化为一个形象。正如粉笔,可以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在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进程中,不正因为有那么多“粉笔”“春蚕”、“蜡炬”的奉献,才会有我们这么美好的今天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