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王阳明怎么成才的

如题所述

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更是一位仕途坎坷的“心学”宗师,综观王守仁一生,作为一代治世名臣,立下了不朽功勋;作为一代思想大家,开创了儒学新天地。梁启超曾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政治,亦有勋业。”

  在中国的历史上,既是文化大师,又是军旅名将,简直是凤毛麟角。王守仁的出现,无疑创造了奇迹,他镇压过义军,也平息过叛乱,打的都是大仗,关系社稷存亡,但他每仗必胜,并且都是独具谋略、干净利落的漂亮战例,而且即使在短兵相接的前线,从他那一封封普通家书中,可看到一份淡定从容:把连续的恶战写得轻松自如,把复杂的战况说得如同游戏,满纸是儒将风度,足见是胜券在握。

  例如: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他曾经下令顺着鄱阳湖,向叛军中投放免死牌,结果呢?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宁王被擒。朱宸濠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这等家事,何劳费心如此!”仅用35天,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谈笑间被平定了。

  他不是一般的文臣,尽管他屡立下战功,政治声望不断升高,仕途却是日趋坎坷:蹲过监狱、挨过廷杖、遭过贬谪、逃过暗算、受过冷落……他是不一般的能臣,治学讲学、匡时济世。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守仁的“心学”体系,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与程朱学派意趣迥异。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命题,冲破了旧传统束缚,追求着一种个性解放,不仅浸润了明代百年的儒学,更在明清之际掀起启蒙思潮,而且直到今天,仍为人所乐道。

  他不仅有对哲学自创一派的大智慧,更兼有运用到“知行合一”的超能力。大道同源,将权谋与处世、兵法和学术运用于同一套“理”,做到了相得益彰。他的作战性质正义与否,他的哲学观点正确与否,我们均可各抒己见,但谁也不能否定他:一个特别强健的人!即使不在沙场上,也在文化节操上,坚韧得像个将军,也足以让他无愧于此生。临终前,他还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名臣存照】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思想大家,因晚年居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他身为文臣,又兼武略,治军严明,娴于韬略。《明史》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最后因肺病去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7
年少有为
贵阳修文阳明洞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17
看本书啊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