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时总是加好多味精,这样总以为能出味,究竟味精吃多了对身体有没有什么坏处?

如题所述

有人认为味精吃多了会中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相反,食用味精的鲜味能刺激味觉细胞和兴奋消化腺体,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味精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能改变人体的营养状态,使脑内乙酰胆碱增加,从而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对儿童发育不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味精与血液中氨结合形成的谷胱胺,对治疗因血氨增高而引起的肝昏迷和癫痫均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使用味精要特别注意温度,如果烹饪时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炒菜、做汤时,味精应在临出锅时放入。

味精的用量要适当,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五,味精放多了,人吃了后会觉得口干,有酸涩感。由于味精呈碱性,不宜与醋等酸性菜肴混用,以免使酸碱中和。另外,婴儿应少吃味精,因为味精会与人体中锌生成络合物谷氨酸锌,随后溶于水排出体外,造成婴儿缺锌,影响儿童发育。

首先应清楚鸡精成分,是由糖盐味精等成分组成,也就是说所谓的鸡精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味精对身体有害,少用为宜,平日做菜尽量避免使用.盐一定不能过量,盐过量加重肾脏负担,易导致高血压等疾病.好的身体状态是多钾少钠的,盐属于钠的成分.另:香蕉钾含量很高,常食用可减轻疲劳,对身体很好,可适当置换钠的成分
炒菜的话,味精最好在出锅前关小火之后放,只要不长时间高温加热,味精完全是无害的,(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当然过量食用是有害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克是多少...满满一大勺,一般人不会这么吃味精的吧,在这个范围内,吃吧,没事的.
给楼上解释下鸡精是什么,鸡精是由味精,食盐,糖兑出来的,然后加入少量鸡肉粉,淀粉打成颗粒状.高档的还有呈味核算,解蛋白.
鸡精其实不过是味精的加工产品,别冒傻气了.
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每道菜不应超过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产生的严重程度,会因为个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
有关专家指出,味精是安全的,从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突然变异性试验等多种试验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安全的不一定是健康的,安全是以正确使用为前提的。
此外,要注意儿童不要食用大量味精,因为婴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全。一岁以下婴儿不要食用味精,母亲用母乳喂养孩子时,应少吃或不吃味精。不要长时间、习惯性食用大量味精。不要对味精高温加工,因为味精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有害物质。在烹饪时,最好在出锅之前再加入味精。因为长时间加热,会形成焦谷氨酸钠,丧失了味精的鲜味。
烹调中味精使用需知
△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对酸性强的菜肴,如糖醋菜,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
△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产生苦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
△做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危害人体。
味精的贮存
粉体味精中含有食盐,易吸湿结块。平时贮存时要密封防潮,放在干燥通风处。
味精中含有的钠,比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盐所含的钠少得多,所以也不是口渴和高血压的原因。
我们每天摄入的味精基本是适量的。放心吃好了。但别象糖和盐那样吃。另外,绝对应该避免加热食用。否则真有毒。

味精是一种潜在的食品污染物质,若摄取过量会引起胎儿畸形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遇热分解会产生变异物质“异吡唑”,摄入后可引起结肠,小肠、肝脏、大脑等部位的癌病变;味精的毒性会使脑下丘过于敏感,以致危及受下丘脑控制的生殖器官、生殖系统,使性成熟异常,并会造成视网膜损伤;味精会干扰与破坏内分泌,抑制激素的产生,使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味精摄取过多还会引起骨骼及骨髓发育变异,并导致神经异常,情绪焦躁,兴奋过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味精摄取的明确限量:每公斤体重每天容许摄取量以不超过120毫克为宜;12周岁以下的婴儿不在此例。同时,凡需经过高温烹制的菜肴,不可将味精同生菜同时下锅,以免产生致癌物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9
味精是谷氨酸纳盐,少量食用有益,具有补充营养的作用。但如大量食用味精,不仅会失去调味和补充营养的作用,还会对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据实验,过量食用味精,会导致高血糖和引起头,胸,肩,背的疼痛。
质监总局特别提示消费者,婴儿的各器官发育不完全,一岁以下婴儿不要食用味精;母亲用母乳喂养孩子时,应少吃或不吃味精;儿童也不宜食用大量味精。不宜长时间、习惯性食用大量味精。
选购味精时最好选购晶体味精,不易掺假;味精晶体应洁白、均匀、无杂质、流动性好、无结块。

味素,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是食品增鲜剂,最初是从海藻中提取制备,现均为工业合成品。
毒性: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常规食用量对人体无害。
中毒表现:部分西方人在进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时内,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症状。此现象多出现在中餐用餐后,因此有些西方人将此现象称为“中国餐馆综合征”,但此现象和进食味精的关系至今未能证实。
紧急处理:误服过量味精后勿须特殊处理。出现“中国餐馆综合征”者也可口服维生素B6,每天50毫克。
中毒预防:可以放心食用味精,但不要使用量过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过20克。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用。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虽能提鲜,但如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看了一些关于味精的帖子,把它们归纳了一下,这里包括了味精在烹饪中的使用技巧和如何科学地使用味精。其中的科学原理我也不太懂,尤其是什么谷氨酸之类的,嘿嘿……

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 70 C~ 90 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有关鸡精

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助鲜的核苷酸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不过鸡精比味精更鲜。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但在烹调时,如果加入过多鸡精,则会破坏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响口味。 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
味精是一种具有强烈肉类鲜味的谷氨酸的钛盐。内含一分于结晶水,分子式为C5H8O4Na·H2O。。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味精用水稀释300 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此,人们称之为“味精”。

味精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可你知道吗?味精不仅能为菜肴增添鲜味,它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呢。谷氨酸钠被我们食用后,能够通过胃酸的作用离解为谷氨酸,能很快被消化吸收,变成人体组织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而谷氨酸是一种高级营养辅助药,在医疗上有护肝、解毒、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少年儿童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能促进发育,增强体质。

谷氨酸,最早是在1866年,由德国人立豪森用硫酸煮面筋时首次获得的。但是,在世界上正式生产味精是1908年。我国味精的生产最早是上海天厨味精厂于1923年用水解法生产的。

水解法是用34%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水解产物,经脱色、浓缩之后得出谷氨酸,再回溶于水用氢氧化钠中和,浓缩至谷氨酸的盐结晶析出。生产味精用面筋作原料很不经济,需要很多小麦磨成面粉,据计算,生产1吨味精需要10多吨的水面筋,相当于40吨小麦,还必须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盐酸水解。这种方法耗粮多,用酸量大,对设备的腐蚀严重,而且也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后来微生物学家发现,在发酵世界里,还居住着一些“能工巧匠”,可使淀粉变成谷氨酸,它们就是细菌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从此味精的生产便由化学法转向了发酵法。

从60年代开始,我国的味精生产也逐渐改成了细菌发酵法。利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一吨味精仅用3吨淀粉和少量的硫酸铵、尿素、氨水等。

60年代以后,国际上又出现了特鲜味精,也称强力味精。所谓特鲜味精,就是在味精中掺入5~10%的5′—肌苷酸和5′—乌苷酸,这样可把味精的鲜度提高几十倍。

肌苷酸和乌苷酸是属于核甘酸类的有机化合物。核苷酸是生命组成形式的精华,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和蛋白质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核苷酸在医疗上也有很大的作用。肌苷酸可以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冠状和动脉功能梗塞、风湿性心脏病等。乌苷酸可用于治疗放射病,改善骨髓造血系统,使白血球回升,还能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症等病。所以说,特鲜味精既是助鲜剂和理想的调味品,又是高效的营养辅助药和化学治疗剂。

肌苷酸和乌苷酸过去一直靠进口,其价格高达每千克200元。从70年代开始,我国成功地利用细菌(如谷氨酸棒状杆菌265和产氨短杆菌926)发酵法生产肌苷酸和乌苷酸,成本仅为每千克2~3元。

目前,市场出售的第三代味精——鸡精,鲜度比99%的结晶味精提高了1.58倍,不仅鲜美可品,且富有浓烈鸡肉的鲜味,受到人们的欢迎。
第2个回答  2023-08-30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够增加食物的鲜味,使得菜肴更加美味可口。但是很多人担心吃味精会对身体造成坏处,担心长期摄入会引发健康问题。究竟味精吃多了对身体有没有什么坏处呢?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适量食用味精是安全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事实上,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适量的谷氨酸钠能够有效提高菜肴的风味,但是摄入过多则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当我们过量摄入味精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如说,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反应。这些症状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的危害。个别人对谷氨酸钠有过敏反应,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因此,在食用味精时,我们需要注意适量搭配,避免过量摄入。
长期大量摄入味精可能会对一些特定人群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摄入过多的味精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在给婴幼儿食用辅食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味精或减少味精的使用量。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应当限制味精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味精吃多了对身体并没有太大的坏处。适量食用味精能够增加菜肴的鲜美口感,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伤害。我们仍然需要注意适量搭配,避免过量摄入带来的不适反应。对于特定人群来说,如婴幼儿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则需要更加谨慎使用味精。
提醒大家,在调味时,除了可以使用味精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天然的调味品,如酱油、盐和各种香料等。多样化的调味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口味需求,还能够减少对味精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适量食用味精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危害。但是为了避免不适症状和潜在的风险,我们应当注意适量搭配,并且在特定人群中谨慎使用。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化,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饮食。
第3个回答  2009-10-29
当然还是不要吃太多,尽量能不吃就不吃。首先味精还有盐,就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而言,长期以炒菜为主,在烹制过程中已经加入很多盐,所以根本不需要多加不吃,而且盐吃多了会造成心脏等内脏的负担及加快人体老化。现在注重饮食健康的人已经在尽量少盐少糖了。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少吃为好。
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小小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不会再依赖味精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0-29
有坏处 味精吃多了 会口发干 掉很多头发 你可以把味精换成鸡精 鸡精是提取出来的物理变化 味精完全是化学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