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的问答题及答案

如题所述

  够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 ) 2.隳突( ) 3.日蹙( ) 4.谨食之( ) 5.腊( )之以饵( ) 6.募有能捕之者( )7.貌若甚戚者( )8. 熙熙而乐( ) 9.孰知赋敛之毒( )

  10.以俟夫观人风者( )11.呼嘘毒疠( ) 12.号呼而转徙( )13.吾恂恂而起( )14.视其缶( ) 15.则弛然而卧( ) 16.悍吏之来吾乡( ) 17.鸡狗不得宁焉( )

  18.哗然而骇者( )19.当其租入( )20.吾嗣为之十二年( )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2.几死者数矣(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 ) 2.貌若甚戚者( )3.谨食之( )4.吾嗣为之十二年( )

  5.募有能捕之者(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7.以俟夫观人风者( )8.更若役( ) 9.黑质而白章( )10.曩与吾祖居者( )11.积于今六十岁矣( ) 12.殚其地之出( )13.则弛然而卧( ) 14.犯寒暑( )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已】①可以已大风( ) ②则久已病矣( ) ③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2.【若】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②更若役( )

  ③貌若甚戚者( ) ④若毒之乎( )
  3. 【食】①谨食之( )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4.【焉】①永之人争奔走焉。( ) ②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③时而献焉( )

  5.【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②而吾以捕蛇独存( )

  ③以尽吾齿。( ) ④以啮人( )

  6.【乎】①若毒之乎( ) ②叫嚣乎东西( )

  7.【居】①居十日( ) ②曩与吾祖居者( )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8.【毒】①若毒之乎( ) ②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

  9. 【赋】①岁赋其二( ) ②复若赋( )

  10.【而】①黑质而白章( )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 )

  ③恂恂而起( ) ④时而献焉( )

  11.【之】①悍吏之来吾乡(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⑤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⑥太医以王命聚之( )

  ⑦言之,貌若甚戚者( ) ⑧若毒之乎( )

  12.【是】①吾祖死于是( ) ②吾尝疑乎是( )

  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13.【于】①余将告于莅事者( )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

  ③吾祖死于是( ) ④苛政猛于虎( )

  14.【生】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

  15.【夫】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②夫大国难测也( ) ③荷担者三夫( )

  16.【其】①当其租入( ) ②专其利三世矣( ) ③视其缶( )

  17.【自】①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

  ③一板已自布字( ) ④其印自落( )

  18.【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③故为之说( )

  19.【疠】①可以……瘘疠( )②呼嘘毒疠( )

  20.【入】①当其租入( )②竭其庐之入( )

  21.【岁】①岁赋其二(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

  22.【观】①今以蒋氏观之(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两个词,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君有疾在腠里
  B.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C.叫嚣乎东西 吾祖死于是

  五.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殚其地之出; 4.竭其庐之入:

  5.岁赋其二: 6.乡邻之生日蹙:

  7.时而献焉; 8.以尽吾齿;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例词
  古义
  今 义

  可以已大风

  则久已病矣

  虽鸡狗不得宁焉

  汪然出涕

  向吾不为斯役

  以尽吾齿

  黑质而白章

  七.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

  A.非死/则徙尔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八.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

  九.翻译句子。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译文: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4.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十.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3.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

  十一.填空。
  1.捕蛇者说》的体裁是 选自 ,作者 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 、 、 、 、 、 、 。2.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

  3.“蒋氏”用对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请用原文回答:

  (1) 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2 )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4.蒋氏悲痛的哭诉中,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答:
  5.《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答:
  7.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的“ ”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
  8.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
  十二.文章内容阅读理解。

  1.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 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段是议论。其中第 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 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

  2.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 ,分三层来写。先交代 ,再写 ,最后写 。

  3.课文开头第一句说:“永州之野产异蛇”,接着从三方面对这种蛇之“异”进行描述。

  请你指出这种蛇哪三方面“异”,并用原文具体说明。(6分)

  (1)蛇之 异:

  (2)蛇之 异:

  (3)蛇之 异:

  4.“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 B.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
  C.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但比“毒”的含义更丰富
  D.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

  5.永洲之野这种蛇有巨毒,可是“永之人”却争着去捕捉这种蛇,其原因是( )

  A.这种蛇对人和草木极有害。 B. 异蛇虽有毒,但可以用来治病。

  C.捉到这种蛇可以抵他的税收。 D.用这种蛇可以养家糊口。

  6.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异蛇之毒”?

  答:

  7.“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8.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

  答:

  9.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所表达的蒋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愤难忍 B.痛不欲生 C.愤怒控诉 C.哀而不伤

  10.对“安敢毒耶”理解不当的是( )

  A. 回应上文作者的提问(若毒之乎)。 B.用反问句委婉表示捕蛇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处。

  C. 这个问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D. 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11.“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作者由疑又到信,其中原因是( )
  A.作者亲眼见到的事实 B. 作者亲耳听到了许多事实
  C.蒋氏的血泪控诉 D. 孔子的观点十分正确

  13.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答:

  14.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句的成语是 ,多用来形容 。

  15.读课文第四段句子“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这些句子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和 对比,对比是为了说明 (此空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问题。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答: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这样写,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答:

  17.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答:

  18.柳宗元写蒋氏沉痛的诉说意义何在?

  答:

  19.文章中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答:

  20.本文的主旨是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但文中的蒋氏却“弛然而卧”“退面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蒋氏的“甘”和“乐”的呢?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答:

  21.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为什么他能写出《捕蛇者说》这样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文章呢?

  答:

  22.《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

  答:

  23.《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4.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样是写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

  答:

  25.蒋氏的一番哭诉,将乡邻与自己60年经历_____________,有力地揭示了___________。

  26.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表明写作意图的同时,还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观念?请从文中再找一依据证明自己的看法

  思想感情:

  依据:

  思想观念:

  依据:

  27.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记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这一感情?(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28.按通常写法,本文开头应写赋敛之毒,点名全文中心,现在一上来却先极言蛇之毒,这样布局用意何在?

  答:

  29.写作上最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写了两方面对比:异蛇之毒与捕蛇之险;捕蛇者与交赋者。而后者的对比有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是:

  30.根据下列描述,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300字左右。(可以增加适当的人物和情节,不得改变原旨。)

  【参考答案】
  一、1、xiāo 2、huì 3、cù 4、sì 5、xī ěr 6、mù 7、qì 8、xī 9、shú 10、sì

  11、xū 12、xǐ 13、 xún 14、fǒu 15、chí 16、hàn 17、níng 18、hài 19、dàng 20、sì

  21、jiè 22、shuò

  二、1、抵2、忧伤3、小心4、继承5、招募6、枕垫7、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8、给官府出劳力9、质地10、从前11、一年一年累计起来12、尽13、松弛,这里指放心14、冒

  三、1、①止,治愈②已经③已经 2、①像②你的③好像④你 3、①动词,喂养②动词,吃 4、①语气词兼代词,指捕蛇这件事②语气助词,了③代词,它,指“蛇” 5、①介词,靠 ②介词,相当于“因为”③表示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④如果 6、①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②相当于,“在” 7、①过,停②居住③处在 8、①怨恨②毒性 9、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0、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顺承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修饰 11、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③肋词,的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⑤代词,指蒋氏自己⑥代词,指蛇⑦代词,指蒋氐说这些话的情况⑧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12、①代词,指捕蛇这件事②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③指示代词,这种④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 13、①对,向②到③在④比 14、①生活②使……活15、①代词,那些②句首发语词,不译③成年男子16、①他的②代指“以蛇抵租”这件事③那17、①自从②在③另外④自己18、①作,制成②做,干③为了19、①恶疮②疫病、疫气20、①缴纳②收入21、①每年②年22、①看②考察

  四、A

  五、1、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指把蛇晾干 2、生:动词活用为使动,使 ……活

  3、出:动词活用为名词 4、动词活用为名词 5、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6、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7、时:名词作状语,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尽:形容词用为动词,过完

  六、1、古义:麻风病今义:自然界的风 2、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 3、古义:即使今义:转折连词,虽然 4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5古义:从前 今义:方向

  6、古义:年龄 今义:牙齿 7、古义:花纹 今义:文章

  七、D

  八、蛇、 蛇、 草木、蛇、人

  九、1、那么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

  2、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3、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

  4、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

  十、①对偶 ②对比、反问 ③排比

  十一、1、说 《柳宗元集》 柳宗元 韩愈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从“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到“又安敢毒焉”选择句子

  4、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5、苛政猛于虎

  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7、“非死则徙” “吾蛇尚存”就能“弛然而卧” “旦旦有是哉” “晚死”

  8、余闻而愈悲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十二、1、1-4段 第5段 第1段 第4段 第5段

  2、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捕蛇的缘由,分三层来写。先交代蛇奇异的外形,再写蛇异常的毒性,最后写蛇巨大的药用价值。

  3、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4、C

  5、C

  6、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7、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赋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还要厉害。与后文“苛政猛于虎”相呼应,暗示永州之人不堪为田赋所累,尽管像捕蛇这样危险的差事,也争着去做。

  8、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

  9、C

  10.D

  11.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之心,但自己又无力解决这现状,于是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12.C

  1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14.鸡犬不宁 搅扰得很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5.悍吏的凶狠致使鸡得安宁 捕蛇者的熙熙而乐或弛然而卧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6.(1)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 他表面上庆幸自己精锐之逃过了重赋之劫难,其实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2)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这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作者这样写,其中饱含着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

  17.答: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18.答: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当时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19.答: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20.答:结合蒋氏的血泪控诉可知蒋氏所谓有“乐“并非真正的乐,是相对于众乡邻的悲惨遭遇而言,是在沉重赋税重压下的特殊心理,“乐”中含悲。

  21.这首先是因为唐代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仍,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无限制搜刮人民的钱粮,使人民不堪重负。柳宗元因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将近10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这一目的与他一贯主张“轻徭薄赋”的思想是一致的。

  22.说明他们“反暴政”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暴政的毒害更深刻。

  23.反映柳宗元不仅对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表达作者对残暴统治的失望,希望能促成“暴政”有所改革,表达作者渴望清明政治的到来。
  24.答:“鸡犬不宁”可见悍吏来乡索租的骇人气势,而“鸡犬相闻”则体现桃花源的宁静美好,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25.作对比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主旨

  26.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对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的苛政的痛恨、“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7.(1)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

  (2)通过对永州人争相为逃避赋税而去捕蛇的行为描写

  28.(1)突出捕蛇的危险

  (2)与赋敛之毒作对比

  (3)从而突出赋敛之毒比毒蛇还厉害

  29.(1)“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2)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

  (3)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4)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0.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4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述蒋氏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___________”相对比;以他“_______________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____________ ”相对比;以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
4、文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述蒋氏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3、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非死即徙尔”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相对比;以他的“几死者数 ”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
4、文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
一,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二,以啮人,无御之者。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5、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6、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与后文:“苛政猛于虎也!”相呼应,暗示永之人不堪为田赋所累,尽管像捕蛇这样危险的差事,也争着去做。
《捕蛇者说》
一. 基础知识:
1. 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xī)
C. 吾嗣为之十二年 (sì)
D.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jí)

2.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A. 已经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为痊愈

A. 居住 B. 过,停

A. 连词,相当于“来” B. 介词,靠 C. 介词,相当于“因为”

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痛苦 C. 困苦不堪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A. 鼻涕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A. 牙齿 B. 年岁 C. 年月

4.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5.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 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6. 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 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 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 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D. 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 阅读理解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的原因是什么?

2.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②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3. “吾恂恂而起”中的“吾”指谁?

4. “谨食之”的目的是什么?

5. 蒋氏不以捕蛇为苦,反“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③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

7.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而”用法不同的是( )
A. 攻之而不胜
B. 而吾蛇尚存
C. 黑质而白章
D. 度不中而轻发

《捕蛇者说》
一.
1. D(“藉”为“jiè”)
2. ①CBA ②BA ③BCA
3. ①C ②B ③C
4. C 5. C 6. D
二.
1. 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 ①乡邻们的情况:从“乡邻之生日蹙”到“非死则徙尔”。蒋氏: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而吾以捕蛇独存。
②乡邻们的情况: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旦旦有是。蒋氏:从“吾恂恂而起”到“熙熙而乐”。
3. 蒋氏
4. 时而献焉
5.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6. ①对偶 ②对比、反问 ③排比
7. C
第2个回答  2009-11-12
可以了吗?

一. 基础知识:
1. 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xī)
C. 吾嗣为之十二年 (sì)
D.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jí)

2.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A. 已经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为痊愈

A. 居住 B. 过,停

A. 连词,相当于“来” B. 介词,靠 C. 介词,相当于“因为”

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痛苦 C. 困苦不堪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A. 鼻涕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A. 牙齿 B. 年岁 C. 年月

4.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5.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 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6. 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 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 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 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D. 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 阅读理解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的原因是什么?

2.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②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3. “吾恂恂而起”中的“吾”指谁?

4. “谨食之”的目的是什么?

5. 蒋氏不以捕蛇为苦,反“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③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

7.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而”用法不同的是( )
A. 攻之而不胜
B. 而吾蛇尚存
C. 黑质而白章
D. 度不中而轻发

《捕蛇者说》
一.
1. D(“藉”为“jiè”)
2. ①CBA ②BA ③BCA
3. ①C ②B ③C
4. C 5. C 6. D
二.
1. 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 ①乡邻们的情况:从“乡邻之生日蹙”到“非死则徙尔”。蒋氏: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而吾以捕蛇独存。
②乡邻们的情况: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旦旦有是。蒋氏:从“吾恂恂而起”到“熙熙而乐”。
3. 蒋氏
4. 时而献焉
5.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6. ①对偶 ②对比、反问 ③排比
7. 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