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桃花的诗句

麻烦各位帮帮忙,几句就行,谢谢啦!

桃 花 令
桃花帘外春意暖, 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 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 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 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 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 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红花自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城南庄》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唐.吴融:《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宋.刘敞:《桃花》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清.袁枚:《题桃树》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唐 韩愈《题百叶桃花》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唐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唐 杨凭《千叶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宋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宋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唐 元稹《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唐 齐己《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宋 苏轼《桃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6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荷花

2006-3-22 7:02:50 心情: 天气: 温度: ℃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以神异的画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用姹紫嫣红的花朵来点缀其间。正因为有了艳丽的花朵,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历代文学家和诗人也都是喜欢花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描写牡丹的诗句“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描写梅花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描写桃花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描写菊花的诗句“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朱德)。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然而,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却对荷花情有独钟,为中学生推荐了一篇篇传世佳作。下面让我们先看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一二句造势大气,虽然读者还未曾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两句是脱口而出,在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感受,莲叶无穷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浩瀚,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感。荷叶的“碧”、荷花的“红”与灿烂的日光交相辉映,整幅画面彩色绚烂,优美动人。全诗明白晓畅,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者读过之后,会确实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流泻出诗人欢乐的心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爱莲说》这篇作品,其最大特点就是借莲花来塑造人格,以物喻人。从生长环境方面,本文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从体态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从嗅觉方面,写出了莲“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作者借莲花自喻: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高洁质朴以自比;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并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的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在浑浊的世界中不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着重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的情态;“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出了荷叶的美的情致;“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朦胧、恬静、柔美的情状。
  本文表现了作者在不自由的世界里,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中取得片断自由、宁静舒适的心情。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既把荷花作为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来写,显示出了水乡的地方特色,又赋予荷花以人性,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灵魂。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读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这四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美的审美体验,带有鲜明的情感性和创作个性。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作者选择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表现的情感和写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第2个回答  2006-09-16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哈哈,经典哦)
第3个回答  2019-04-08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第4个回答  2021-01-19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