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看法
诚信,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成员应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将“明礼诚信”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传统的
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伪造求职履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等。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传统诚信道德的涵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
《说文解字》中注释:“诚,信也”,“信,诚也”,即诚、信的意义相同。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将“诚信”作为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故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古训。在中国传统社会,“诚信”倡导忠诚、诚实、守诺、信任,被看作进德修业、立人、立政之本。当今,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种新型的
人际关系状态,人们为传统的诚信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公平、公正、守信、互利,使之在今天的
社会交往和公共关系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
在大学,考试成绩是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入党、就业以及推荐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意识到“60分万岁”的时代早已过去,对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关注。近年来,考试作弊逐渐成为困扰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问题,甚至到了屡禁不止、杜而不绝的程度。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考试能及格,寄希望于作弊。他们认为“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为了得奖学金、评优、入党也进行作弊。还有部分学生看到别人作弊,怕自己吃亏,便随波逐流。作弊的学生经常采取夹带传递有答案的纸条、把答案写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桌面上、偷看同学试卷等手段。但随着高科技通讯工具的推陈出新,作弊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手机、
MP3播放器、“探测笔”、“微型耳机”全都成为新型的作弊工具。有的学生甚至到互联网上买卖考试题目或找“枪手”直接代劳。
2、求职中不讲诚信
为了能在
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及各种评优奖状,为自己安上“
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头衔,在履历中言过其实、极力渲染,编造各种在校的工作、实践经历。例如:山西某国有企业一次招聘了22名大学生,人事处处长发现担任过班、系、校学生干部的有15人,获各种奖励者21人。他暗中在这些学生的同学中作了调查,结果22人中,真正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仅为8人,获系以上奖励者仅为12人。还有些学生在求职中“脚踏多只船”,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约,从中“择优录取”,对“淘汰”的单位不负责任,单方面毁约。
3、在助学贷款中不讲诚信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资助高校在校贫困生而发放的
贴息贷款。这项重要举措使贫困大学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爱护。但由于大学生在助学贷款中的不诚信,使得此项工作举步维艰。有些学生通过制造虚假证明来申请助学贷款,以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有些学生在毕业后拒绝向银行提供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恶意拖欠贷款。如甘肃省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从2000年开始发放的,据有关人士介绍,截至2003年9月底,全省高校获得贷款的大学生已接近1万名,贷款余额达5406.43万元。其中,不少学生已毕业进入还贷期,但实际情况非常令人遗憾。兰州市银行负责这项贷款业务的人士透露说,该行于2000年就开始发放助学贷款。但还款情况却令人难以接受。其中,某高校的201名大学生,毕业后竟无一人主动向银行告知其联系方式。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客观原因。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对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常常采取不正当甚至非法手段在社会各领域进行恶性竞争。在经济领域中,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的现象司空见惯;在政治领域中,一些官员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下,得过且过,知法犯法、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之风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学校的不诚信现象也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上课应付、不求质量,在校外担任多项兼职;在学术上缺乏严谨的态度,抄袭论文,盗用他人研究成果。这使得教师在学生中的“典范”形象大打折扣,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主观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的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
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各种不诚信的行为。
四、改善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措施
1、加强诚信意识,净化学生心灵
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诚信不单纯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不仅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也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加强诚信意识,一是要坚持诚信立法,用法律来保护大学生的信用制度。二是要坚持搞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校园诚信文化,净化学生心灵。如开设诚信教育讲座、搞诚信宣传栏、大力开展诚信论谈、举办诚信演讲比赛等活动。要让学生真正懂得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道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仅仅靠道义思想是生存不下去的,要生存就必须讲诚信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也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三是要走出校门,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开展信用调查,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诚信行为
讲诚信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健全的诚信制度。因此,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学校诚信教育的科学研究,探讨诚信教育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诚信档案的建立,一方面能够约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看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也是一种生命资源。
3、加强监督机制,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诚实守信,除了依靠自律和制度的约束外,同时还要加强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对那些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曝光。要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措施,对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盗窃欺诈等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要时与学位挂钩,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使学生意识到,失信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我们要大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学生诚实守信评议活动,对诚信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是守信者受到尊敬和赞扬。在同学中,不断树立典型,强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在学生思想中发扬光大,并自觉地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
4、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和诚信教育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诚信教育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学生能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承诺班、年级签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诚信与成材主题报告;举办征文、演讲、辩论会以及诚信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主题活动等。充分利用广播、报纸、
校园网、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大造舆论,在校园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人人学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校园氛围。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讲究实效,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
一、高等学校中常见的失信现象
1 、考试作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校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报道,轻者受到各种处分,重者则被勒令退学。据
集美大学调查显示,有 28.1% 的学生表示曾有过作弊行为,而且作弊形式和手段越来越“高明”。
2 、抄袭作业。根据几次期中教学检查与同学座谈以及任课教师反映,抄袭作业较为普遍,甚至已不被学生认为是失信行为,更有少数学生在校外通宵上网,由网吧老板找人代抄作业。
3 、有钱不交学费。有的学生在新年伊始,拿着家长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却擅自存入银行进行“增值”,认为反正国家有确保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政策,岂不知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剥夺了那些政府和学校给予真正家庭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机会,对学校、家长、同学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
4 、贷款到期不还。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就是有极少数学生恶意逃债,给银行信贷工作蒙上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了一些银行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
5 、毕业时的失信行为。首先,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由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首先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自荐材料,很多用人单位也正是通过自荐材料这一途径来了解、评价、衡量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进而影响录用或聘用。一些毕业生就使出浑身解数弄虚作假,有的伪造各种证书,有的涂改成绩,有的在校期间未受过什么表彰,却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优秀毕业生”等。于是就出现一家用人单位接收的简历中,竟有多人同为该校学生会主席,一个班大多都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的怪事。其次,随意签约、毁约。有的毕业生由于害怕没有合适岗位,求职心切,缺少慎重考虑,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急待地草草签约,等到后来,发现可供选择的单位多了,回头一想,又觉得自己所签的单位不理想,于是马上要求毁约。也有的毕业生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签了一份较好的单位,于是心理感到不平衡,便不顾一切地与用人单位毁约。另外,还有少数毕业“脚踏两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
6 、其它。一些学生经常旷课,当被老师或有关部门查到后,他们采取欺骗方式编造各种理由开脱;少数学生隐瞒实情同时与多名男(女)同学进行恋爱;还有极少数学生在宿舍里偷盗其他同学财物等等。
上述这些现象既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校园精神生活,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在社会当中的形象。如不及时铲除,很可能使我们这座“象牙塔”产生倾斜,甚至倒塌。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建议
1 、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先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产生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学生更应该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为打造诚信社会出力,因此培养道德的自觉。
2 、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诚信落实到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3 、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4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各系级学院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笔者认为可以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三种方式。通过运用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增加个人信用情况一栏),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5 、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退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6 、切实加强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同志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如何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仅仅靠大学生的自律,靠学校的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建立诚信的关键是在人和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要期望通过诚信教育,学生马上就能变得诚实起来,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不诚实仍能使人获利的状况,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变得诚实起来。而与发达国家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是比较大的。可以说,呼唤大学生诚信,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