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影响消毒药物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搭配不科学合理及浓度不合适

良好的配方能显著提高消毒的效果,例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更强,杀菌效果更好;戊二醛和环氧乙烷联合应用,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消毒效力;另外,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溶剂,例如甲醇、丙二醇等配制消毒液时,常可增强消毒效果。当然消毒药之间也会产生拮抗作用,如酚类(石炭酸、复合酚等)不宜与碱类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及碱类物质混合,因此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2)温度、酸碱度(pH)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消毒剂的效果也有影响

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不仅能阻碍消毒药直接与病原微生物接触,还能中和并吸附部分药物,使消毒作用减弱。因此在消毒药物使用前,应进行充分的机械性清扫,清除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机物,使消毒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不同的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氯制剂消毒效果降低幅度大,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等消毒作用降低明显,戊二醛类及碘伏类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小。

(3)消毒的作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后,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杀死病原,所以消毒后不要很快进行清扫。作用时间若太短,往往会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另外畜群进行饮水免疫时不能进行饮水消毒和饮水工具的消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8
消毒防腐药的抗菌作用不仅取决于其理化性质,而且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 病原微生物类型:不同的种类和处于不同状态的微生物, 对同一种消毒药的敏感性不同,例如革兰氏阳性菌对消毒药一般比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病毒对碱类很敏感,对酚类的抵抗力很大; 适当浓度的酚类化合物几乎对所有不产生芽孢的繁殖型细菌均有 杀灭作用,但对休眠期的芽孢作用不强。(2) 消毒药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当其他条件一致时,消毒 药物的杀菌效力一般随其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或者说,呈现相同杀菌效力所需的时间一般随消毒药浓度的增加而缩短。为取得 良好的消毒效果,应选择有效寿命长的消毒药溶液,并应选取其合 适浓度和按消毒药的理化特性,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3) 温度:消毒药的抗菌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温度越 髙,杀菌力越强,一般规律是温度每升高l0°C时消毒效果增强约 1〜1. 5倍。消毒防腐药抗菌效力的检定,通常都在15〜20°C气温下进行。对热稳定的药物,常用其热溶液消毒。(4) PH值:环境或组织的pH值对有些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影 响较大。如戊二醛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但杀菌能力较弱,当加入0.3%碳酸氢钠,使其溶液pH值达7. 5〜8. 5时,因在碱性环境中 形成的碱性戊二醛,易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使之变性,杀菌活性显著增强,不仅能杀死多种繁殖型细菌,还能杀死芽孢。含氯消毒剂 作用的最佳pH值为5〜6。以分子形式起作用的酚、苯甲酸等, 当环境pH值升高时,其分子的解离程度相应增加,杀菌效力随之减弱或消失。环境pH值升高时可使菌体表面负电基团相应地增 多,从而导致其与带正电荷的消毒药分子结合数量的增多,这是季 铵盐类、氯己定、染料等作用增强的原因。(5) 有机物的存在:消毒环境中的粪、尿等或创伤上的脓血、体 液等有机物的存在,可与消毒防腐药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或者将其吸附、发生化学反应或对微生物起机械性保护作用,必然会影 响抗菌效力。有机物越多,对消毒防腐药抗菌效力影响越大。这 是消毒前务必清扫消毒场所或清理创伤的理由。(6) 水质硬度:硬水中的Ca2+和Mg2+能与季铵盐类、氯己定 或碘伏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从而降低其抗菌效力。(7) 配伍禁忌:实践中常见到2种消毒药合用,或者消毒药与 清洁剂或除臭剂合用时,消毒效果降低,这是由于物理性或化学性配伍禁忌造成的。例如,阴离子清洁剂肥皂与阳离子清洁剂合用 时,发生置换反应,使消毒效果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又如,高锰酸 钾、过氧乙酸等氧化剂与碘酊等还原剂之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但减弱消毒作用,更主要是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毒性。(8) 其他因素:消毒物表面的形状、结构和化学活性,消毒液的 表面张力,消毒药的剂型以及在溶液中的解离度等,都会影响抗菌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