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寓言的艺术特征

可以几个例子。因为要写一个论文,所以请大家帮帮忙收集一下素材。谢谢!
我要的是《韩非子》这本书中的寓言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并举例来论证所表现的特色。谢谢啦……

第1个回答  2010-04-29
《韩非子》这本书中的寓言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8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的思想
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
(一)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
(二)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

《韩非子》的散文特色
韩非之文具有冷峻峭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的特征,自成一家,独具特色。
(一)直言畅论,个性鲜明
如《说难》论述对人君谏说之难,顺之以招祸,逆之而致祸,稍不留神便命丧身亡,列举谏说的种种困难,提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种种不同的进言方法,对社会和人君心理进行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缜密透彻,犀利峭刻,入木三分。韩文中的长篇大论,如《显学》、《五蠹》、《孤愤》等,都写得波澜壮阔,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短篇则往往就一个问题深入论述,辞旨简洁爽利。《难一》、《难二》、《难三》、《难四》中的28个短篇,借评论史实批驳不同意见,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驳论辩难,仍然是其冷峻文风的体现。《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二)文体多样,特擅驳论
韩非之文,多属政论,但是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如《五蠹》、《显学》为长篇专论,《三守》、《备内》乃短篇专论,《难一》、《难二》属驳论之体,《难势》、《定法》系辩难之文;以韵文为主者如《主道》、《扬权》,呈骈体倾向者有《功名》、《大体》,还有纲目式的经说文如《解老》,长篇式的专辑体如《说林》及内、外《储说》。这些文体有的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则为韩非所独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不小。在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
(三)广博譬喻,寓言大观
《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有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还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然连篇累牍,但是都为了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然是议论说理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搜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
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像庄子寓言那样恢诡谲怪,但是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如“棘刺母猴”、“滥竽充数”、“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画鬼最易”、“老马识途”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而广为流传,并且大都变成了成语典故。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说不定害了自己。 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燕王征巧术人。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 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 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 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 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翠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