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雾风夏雾雨秋雾阴冬雾雪在一起怎么念谚语?

如题所述

俗语有云:春雾雨,夏雾阳,秋雾凉风,冬雾雪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南方气流逐渐强势,导致雾形成的天气容易形成雨;夏天有雾湿度大,同样温度时显得热;秋天北方气流逐渐强势,导致雾形成的天气容易带来凉风;冬季地面有雾,其上部的湿空气在低温作用下容易形成降雪。

雾和霾的区别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霾晨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平流雾的垂直厚度可从几十米至两千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解释:春天起雾要刮风,夏天起雾就放晴,秋天起雾要阴天,冬天起雾要下雪。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是有科学道理的。南方气流逐渐强势,导致雾形成的天气容易形成雨;夏天有雾湿度大,同样温度时显得热;秋天北方气流逐渐强势,导致雾形成的天气容易带来凉风;冬季地面有雾,其上部的湿空气在低温作用下容易形成降雪。

扩展资料

当水蒸气充足时,微风和大气稳定,相对湿度达到100%,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的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它通常发生在春天的二月到四月之间。形成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蒸气含量。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类型。

雾和天气的关系

雾是多变的,复杂的,但没有比辐射雾、平流雾两种更甚的了。虽然现象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水蒸气冷时凝结。有时雾预报晴,有时雾预报雨,看似混乱,但只要多观察、仔细分析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就能准确把握雾和晴、雨的规律,才能预测天气。

这对农业、交通、航空航天和航海都很有用。雾与未来的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真理自古以来就为中国劳动人民所知,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中。

例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也就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下雨的预兆,所以民间有“夏雾雨”一说。另一个例子:“雾没人,大胆洗衣服。”据说冬天的雾预示着好天气,秋天的雾也是一样。

要看雾知天,就必须看雾的持续时间。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寒冷,水气凝结而造成的,因此白天气温升高,云层消失,天气晴朗;相反,“雾不散即是雨”。如果雾在白天不消散,第二天可能是多云和下雨。因此,有句俗话说:“雾久不来听雨。”下雨的征兆,阳光的征兆。

这可以在气象学中找到解释。只要低层空气的含水量高,当夜间温度急剧下降时,水分就会凝结成雾。雾有辐射性雾,即在比较细弱、稳定的雾形成的情况下,只要太阳一出来,温度升高,雾就会自然消失。

对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清晨雾色浓,天将长晴。”“雾中的太阳会把石头晒碎。”“如果早晨地上有雾,不要犹豫把米晒干。”人们看到辐射雾,往往是“十雾九清”,他们得到这些说法。

秋冬时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天气放晴,阳光普照,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容易形成辐射雾。因此,秋冬的雾霾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天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雾与天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8
春雾风,夏雾雨,秋雾阴,冬雾雪。
这句谚语说的是各个季节里的气候现象。
春季大雾后随即而来的是风,夏季大雾后随之而来的是晴天,秋季大雾后随之而来的是阴天,冬季大雾后随之而来的是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