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全过程

如题所述

  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纪实
  作者:编辑中心 登山来源:中国户外资料网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5-11-12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中国户外资料网”,本文网址:http://www.8264.com/7657.html
  新华社珠穆朗玛27日电:新华社记者从珠穆朗玛峰下海拔5120米的中国登山队大本营报:27日北京时间零时30分,记者从登山队大本营的无线电收发报机里,收到了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400米的营地传来的喜讯:“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在25日黎明北京时间4点20分安全登上了海拔8882米(后测定为8848米,作者注,后文均用 8848米之说)的珠穆朗玛峰顶峰,在世界登山史上第一次创造了从北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空前成就。26日,登山队都已经安全返抵7007米的营地,27日他们可回到6400米高处的营地。”翻开1960年5月28日的《人民日报》,人们就会在头版发现以上这条重要的新闻。

  地球上的“第三极”
  银灰色的山峰隐没在浓密的雾层里,峻峭的山岩上铺盖着一望无边的白雪,一道道浅蓝色的原始冰川,像瀑布一样从万丈悬岩“飞泻”而下。纵深的峡谷曲曲弯弯,好像永远无法走到它的尽头……珠穆朗玛——这座海拔8848米的地球上最高峰巅,巍峨而奇峭,耸立在祖国西南高原的边缘,成为一道雄伟壮丽的天然屏障。珠穆朗玛峰的冰雪、冰岩和变化无常的气候,阻碍着人们探测它的秘密。在世界有些国家,人们把它同“南极”和“北极”并提,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特别是珠穆朗玛峰的北坡,极度的严寒,特大的高空风,巨大的冰崩、雪崩和峥嵘的岩壁,对登山家们存在着极大的威胁。外国的登山队从1921年到1938年的18年中,曾经从珠峰北坡攀登了7次,每次都遭到了失败。1924年,曾经在英国登山界煊赫一时的两名经验丰富的登山探险家马洛里和伊尔文,鼓足勇气,从北坡发起对珠峰的第 3次冲击。他们虽然比过去的同行们到达了更高的高度——海拔8500米左右,但他们就此再没有回来。但今天,珠穆朗玛峰北路“不可征服”的神话被打破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仅仅用了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踏雪蹬冰,飞岩走壁,在被英国“探险家”们称为“死亡的路线”上,踩出了一条通向珠穆朗玛顶峰的胜利道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珠穆朗玛峰北麓攀上顶峰的壮举。

  “人家不来了,我们单独登”

  1950年6月3日,法国运动员埃尔佐路和拉申乃尔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踏破万年积雪,登上世界第十高峰——尼泊尔境内的安纳普尔那峰(8091米),再一次掀起了向8000米以上高峰冲击的热浪。攀登高峰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1958年,苏联 100名功勋运动员联名写信给中苏双方最高领导人,要求两国联合组队,于1959年向珠峰挑战,并与当时中国主管体育的贺龙副总理和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达成协议。与此同时,中国组织了登山集训队,首先在香山开始了训练。1958年 8月,中国登山队赴苏训练。9月7日,中苏各17名队员登上了苏联列宁峰(7134米)。

  1958年底,中苏协议付诸实施,双方联合组成侦察组,对珠峰进行了侦察。侦察高度最高达6500米。一切顺利。按协议,苏方负责提供器材装备,中方则调集大量人力,负责修通从日喀则到珠峰脚下绒布寺的300公里公路。万事俱备,只待发兵。如果一切照此发展下去,世界登山史的书写将会出现另一种格局了。

  1959年3月18日夜,西藏自治区发生叛乱。中方只好提出把登山活动推迟到1960年进行。

  1959年底,西藏叛乱平息后,中方主动函请苏方派员商讨1960年共同登山事宜。苏方派了两人来华,并去兰州视察了准备事宜。但在他们称赞了中国的准备工作后,终于透露出:由于两国关系的恶化,已无意再与中国合作登山了。协议撕毁。已经拉到兰州的器材全部撤回。人家不干了! 这项登山活动也像当时中苏合作的许许多多其它项目一样,陷于瘫痪。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中国户外资料网”,本文网址:http://www.8264.com/765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6
建起“冲击”大本营

1960年 3月19日,珠穆朗玛山区风雪交加,干燥的粒雪像浓雾一样迷漫在山峦的上空,阵阵刺骨的寒风翻滚,把沙石卷起几十丈高。中国登山队的全体队员们,冒着高原的风雪和严寒,来到了珠峰脚下。他们在海拔5120米的一块谷地上停下来,这块谷地是一道已经萎缩的山谷冰川脊
部,中国登山队决定把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的大本营设在这里。中国登山队队长和副队长是中国著名的登山运动健将史占春和许竞。他们参加登山活动都不过5年的时间,几年来南征北战,不止一次地领导和组织中国登山队,胜利地征服了中国境内许多座著名的高峰,在中国登山史上树建了功勋。这一天,他们又率领登山健儿来到珠穆朗玛峰,要与凶恶的大自然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队员,来自中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他们当中有东北厂矿的职员,有西南原始森林里的林业工人,有驻守边疆的解放军战士,有西藏高原农村的农民,有科学研究机关的科学工作者,还有一些是高等院校的学生。寒风发狂地呼啸,巨大的冰崩发出雷鸣般轰响,雪粒飞扬着,把天空搅得一片混沌,珠穆朗玛峰完全隐藏到白茫茫的风雪里,只露出一个黑色的影子,更显得险峻和高不可攀。但是,大自然的暴力并没有吓倒中国登山运动员,他们的欢笑声盖住了一切。他们在这人迹罕见的珠穆朗玛峰下,树起高大的旗杆,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他们搬走石堆,在峡谷里搭起一座座毡毛帐篷。他们挖开冻土,在山坡下砌起一眼眼炉灶……
在这不久前还是野兽出没的地方,他们正式“安家落户”了。登山队员们的生活是多彩的。尽管这里偏僻而荒凉,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使这里充满了生气。他们在帐篷中间的空地上,支起几根木竿,缠上几条红布,搭起一座象征性的“彩门”。

珠穆朗玛山区瞬息万变的气候,给登山队员们带来了无穷的困难。暴风常常把登山队员们的帐篷刮得东倒西歪,队员们往往不得不从睡梦中起来与摄氏零下20度左右的寒风搏斗。大雪纷飞,连炉灶也无法点燃,队员们有时连开水也很难喝上。严酷的寒潮袭来,迫使人们整天不能走出帐篷一步。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征服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队一到达山下,就立即迅速布开了战线,从各方面开始了准备工作。气象工作人员在珠穆朗玛峰荒漠的山坡上,第一次建立了设备完善的气象观察站,各种精密的气象仪表立刻把珠穆朗玛峰的天气要素记载下来,为未来的登山活动提供
准确的气象情况预报。无线电报务员们在崎岖陡峭的山岩间架起了高大的无线网,开始与北京和有关地区联络。

医生和护士们更显得忙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为登山队员们检查身体,治疗“高山反应”,使登山队员们在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下,仍然能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后勤人员继续东奔西走,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运来高质量的高山技术装备,以及营养丰富、品种繁多的高山食品和饮料,为登山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与此同时,登山队队部负责人和登山队员们一道,进一步研究了珠穆朗玛峰的有关资料,制定了征服珠峰顶峰的总体计划。根据中国四、五年来进行高山探险的经验,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次行军上,而必须经过几次适应性的攀登,逐步上升,逐步适应高山环境,然后集中力量突击主峰。因此,登山队队部决定把夺取珠峰顶峰的战斗分成四个
“战役”进行。

第一战役——登山队员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营休息。
第二战役——从大本营上升到海拔7600米的地方,然后再返回大本营。
第三战役——再上升到海拔8300米。

在这三次适应性攀登中,队员们一方面要在沿途不同海拔高度建起许多个高山营地,为登顶创造物质条件,同时随着高度逐步上升,队员又能取得对高山环境的充分适应。此后的第四战役,就要求队员从大本营出发,直抵海拔8500米高度,建立突出营地,然后从这个营地出发登上海拔8848米的顶峰。
第2个回答  2021-01-23

1960年5月,中国人首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第3个回答  2006-10-23
据大家公认,中国第一次攀登其实没有到达顶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