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沟通有哪些技巧和策略?

如题所述

在我入职的第二周,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和三位不熟悉的同事,一起坐高铁到江西出差,这可难倒我了。

当时作为职场新人的我,焦虑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这一路上该怎么和同事沟通,成了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信在很多职场新人看来,入职时,公司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未来工作中一起相处的同事,有的人故意把姿态放低,选择去迎合去“融入”一些小团体。有的人姿态高傲,一言不合就开怼,每次抢功总有他。有的人只会埋头苦干,遇到问题自己瞎琢磨,不敢去请教有经验的同事。

咱就是说,工作中如何与同事进行高效的沟通,已然成为每个职场人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了。


这里,需要注意与同事沟通的五个点:

①看对方这会儿是否空闲

(适用于向同事请教问题时)


当时在高铁上,职场新人的我就想着趁一起出差的机会,请教一下其中一位有经验的同事。同事梁哥当时正在和项目负责人通电话,我一个箭步冲上去,直接把我想请教的问题说出来,没有顾及他正在打电话。

可想而知,梁哥的脸色当场就变了,挂掉电话后也没有和我交流,至今都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会这样做:

看到同事在打电话,说明这会儿正忙,有眼力见的我就会先退到一旁,等同事挂完电话,再去请教。

(这里,就是职场与同事沟通中需要换位思考。想象你正在忙的时候,一个新来的同事来请教问题,并且在你们互相不熟悉情况下,你会搭理他吗。评论区可以告诉我答案哦。)


②提问之前,自己先思考一遍,带着思路去向同事请教

(一方面是看同事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契合,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距离我们下车还有1个小时,可我的问题依然是没有解决。

这时我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是真的解决不了吗?我思考过其它解决方法吗?如果今天不是同事和我一起出差,我一个人出差遇到这些问题,我该怎么办。

同事不能够一直在我身边帮助我,我只能硬着头皮就把问题的所对应的几个解决方法,都想了一遍。其实经过思考后,我自己就能得出答案了,只是需要一个确定的声音,来肯定我。这个时候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路去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了。

 

 ③注意沟通时的语气,虚心请教的姿态哦,而不是居高临下老板问候员工的态度

(工作中,同事没有义务解答你的疑问,所以想得到答案,自身的姿态很重要哦。)


下了高铁后,我急哄哄的想要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拉住走在前面的同事,质问他,为什么刚才不回答我的问题。同事看着我无奈的笑了一下。

其中一位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告诉我:“笑笑,你是向别人请教问题,不是质问,你觉得你刚才的语气态度像不像老板?”

幸得他的提醒,我才意识到,我是求助这方,我需要摆正自身的姿态,本来同事就没有义务来解答的疑惑。

 

④沟通时有不同意见的产生,要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去讨论

(因为观点不合与同事发生争吵,在工作中有失体面的哦。)


在高铁上几个小时我和同事三个都没有吃饭,所以一到站就去找就近的餐馆吃饭。趁着吃饭这会儿功夫,我再次把问题抛出来,说了自己的看法。

同事梁哥直接就否决了我的想法,他说按照你这样的思路,是完不成数据的。

我气急败坏的回击:“你怎么知道这样不行,你又没试过,呵呵,想想你也应该没机会尝试,毕竟现在这个项目是我在负责。”

坐在旁边稍年长的同事提醒我:“笑笑,我们现在是在讨论解决方法的可行性,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不要上升到个人恩怨哦,我知道你还在气梁哥刚才打电话没搭理你的事。”

这一下子就把我内心的小九九看得透透的了。

冷静下来后,想想自己刚才说的话,确实不稳妥,谈话中既没有占优势,也失了体面,给同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之后好一阵子,工作中同事们都会默认我在感情用事,而不是以一个专业的职场人态度在做事。

所以呀,职场萌新,一定要记得,工作中与同事沟通“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狠狠的把这一条宗旨刻进肺里。


⑤请教完记得真诚的看着对方,对他说“谢谢你~”

(谁能拒绝一个有礼貌的又虚心请教的人呢?)


出差那会儿,我们几个同事在江西待了足足有四天的时间。每天开完会后,我就带着一堆问题来请教同事。大家也从最开始的陌生变得熟悉起来,同事们每次一看到我拿着本子和笔过来,就起哄“十万个为什么又来了....”

每次问题结束,我都会真诚的去感谢帮助我的同事,一句“谢谢你”是最基本的礼貌

偶然一次听到同事间聊天说起我。

稍年长些的同事说:“你看人家笑笑,来了公司也没多久,每次带着一堆问题来问我,问完问题还知道说声谢谢,小姑娘还是挺有礼貌的。比新来的那个谁强多了,下个月转正,我猜绝对是笑笑先转正。”

这可把我乐坏了,其实是很不经意的细节,就可以获得办公室同事的认可,而且也树立了同事间比较好的形象。

职场新人参加工作,咱就是说,不懂多问,无论关系如何,都要保持基本的礼貌,也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场发展。


其次,需要明白,工作的本质是为了获取应有的劳动报酬。

那么同事的存在是因为,公司的业务依靠老板一个人完不成,所以需要员工。

我是老板招进来的员工,我和老板是雇佣关系,我和同事是协作关系。

想明白这个,工作中跟同事沟通,会变得容易起来,我们都以协作为出发点。


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你的同事。(有经验的同事,咱就是说,跟着多学点!)

与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职场本是一个升职加薪的地方,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是幸运。如果没有,也不必失望,因为有一群并肩作战的同事陪着,也是幸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3
在职场中,人际沟通方面的冲突一直是无可避免的难题。由于年龄、阅历、教育背景、职位等种种方面的不同,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非常容易因为沟通不畅产生冲突,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影响和同事/领导间的长期关系和未来的工作发展。

言语是最温柔的力量,但总有人把它当作冰冷的武器。既然在职场中,语言之间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之间,又何必兵戎相见呢?

倾听的力量:会沟通的人,首先学会“听”
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现在有太多书籍、课程教大家如何“好好说话”、“高情商对话”,仿佛只要巧舌如簧,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利。但其实在人际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冲突,并不是我们不会“说”,是我们不会“听”。

可能你会想,每个人和我说话的时候,我都很耐心地倾听,会礼貌地让对方充分表达,不会随意打断,我当然有好好听人说话呀。

但你到底是“听见”,还是“听懂”呢?

听见了,不一定听全了;听全了,不一定听准了;听准了,不一定听懂了。

“听见”和“倾听”完全不同,“听”只需要带上耳朵,而“倾听”则需要全身心投入,一个好的倾听者,不仅需要听到言语传达的表面意思,还要站在他人角度,读懂其中的“潜台词”。

从“听见”到“听全”要做到少说、多听、少打断。

马克·鲍尔莱曾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每个人最关心的终究是自己,抑制自己的表达欲,给别人更多的时间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学会将80%的注意力放在倾听上,20%用在表达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愿意亲近你的感觉。

另外,让人把话说完,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语言有时候是一种防卫机制,在他人表达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或是表达拒绝和否定的时候,人总是会下意识地进行反驳甚至攻击。

在领导说一句“这件事情你没有做好”的时候,可能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辩解和反驳,认为领导没看到自己背后的辛苦,越辩驳又越委屈。

但也有可能,领导的下一句是:“但是我也有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给到你应有的支持,在大方向的把控上,我也疏忽了。咱们好好复盘一下,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然而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急于辩驳,让TA把这句话硬生生吞了回去,还在心里给你打上爱找借口的标签。

所以耐心一点,你会发现,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对方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

而从“听全”到“听懂”,就需要下一些功夫了。

很多人际关系间的矛盾,其实不在事情本身的对错,世上没有那么多东西是可以分对错的,这是彼此的需求不同。“听懂”需要超越语言本身,去关注语言背后的需求与渴望。

面对可能带有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于是一旦感到伤害,我们本能想要保护自己,用更激烈的语言进行反击,从而引发恶性循环,导致人际关系破坏,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良性沟通的第一步,需要你尝试在倾听时过滤掉语言中的情绪和攻击,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思考一步:为什么他会说出这样的话?然后尝试以非攻击性的语言回应。

你可能在想:这不就是换位思考吗,说得轻巧,做起来也太难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