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炒法与加辅料炒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题所述

1. 炒法是一种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在加热容器中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翻动的炮制方法,可以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两大类。
2. 清炒法是指不添加任何辅料的炒制方法。根据火力大小的不同,清炒法又可以细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
3. 炒黄是将药材在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并透出固有的气味。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炒莲子肉;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炒牵牛子;使药材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如胡芦巴、王不留行;炒制可破坏酶类,保存甙类有效成分,如槐花炒后可避免酶的作用,使其所含芦丁分解,从而保持药效。
4. 炒焦是将药材在加热容器中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有焦香气味。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或缓和药性,如山楂炒焦后减弱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同时增强消胀止泻止痢的功效。
5. 炒炭是将药材在加热容器中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如大蓟炒炭增强止血作用;干姜炒炭或炮姜,药性苦温而涩,使其辛散温中作用减弱,增加温经止血的作用。
6. 加辅料炒法是将某种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并投入药材共同拌炒的方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7. 麸炒法是将药材与麦麸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如白术、山药麸炒后增强其补脾益气的作用;缓和药性,如枳实麸炒后可缓和其破气作用,免伤正气;矫味矫臭,如麸炒僵蚕,可除其腥臭味。
8. 米炒法是将药材与米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如米炒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米炒红娘子、斑蝥。
9. 土炒法是将药材与灶心土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如土炒山药、白术。
10. 砂炒法是将药材与砂同炒。主要目的是利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质地坚硬的药材,砂炒后变得松软酥脆,易于调剂、煎煮和粉碎;降低毒性,如砂炒马钱子;矫味矫臭,如砂炒刺猬皮;利于净选,如砂炒马钱子、骨碎补可去掉绒毛。
11. 蛤粉炒法是将药材与启圆蛤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并有矫味及增强化痰的作用,如蛤粉炒阿胶。
12. 滑石粉炒法是将药材与滑石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便于制剂和调剂,如滑石粉炒象皮、黄狗肾;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