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上最早出现马车是在什么年代??

如题所述

上海街上最早出现马车是在19世纪70年代,相当于清朝光绪年间。清末民初,马车曾在上海滩风行一时。马车最初从西方输入,为租界洋人的代步工具。四个铁轮者居多,驾车的马有单马、双马两种。车座式样分轿子式的“轿车”与敞座的“篷车”,还有车后竖有铁柱,上张车盖,是介于轿蓬之间的一种。这几种马车上的设备都非常考究,尤其是轿车,绿呢的窗帘,白铜的痰盂,车光的镜子,插花的瓷瓶,冬天铺上狐皮褥垫,备有白铜手炉、脚炉,车厢内一派春意。此外,另有一种橡皮钢丝双轮小马车,叫做“亨士美”,可以自动扣缰,驾上披锦挂彩的阿拉伯名马,最称时髦。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开始在上海设马房,出租马车。上海第一个乘坐马车的中国人是海上寓公、杭州客商程定夷。由于制造工艺落后,最初国产仿西式的马车不太坚固,车轴容易断裂,车祸时有发生,当时有“乘马坐轿三分命”之说。除了喜好模仿洋人的时髦公子外,乘坐者很少。后来经过改进,质量提高,乘坐者便日渐增多。一般公馆人家,都雇有马车夫,备有马车。官绅富豪、王孙公子、闺阁千金,出门都爱坐马车,成为一时之时尚。民国初年,袁世凯的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便好乘坐双轮马车,他后来在外白渡桥被刺殒命就是坐在双轮马车之中。当时一般官眷爱坐轿车,取其庄重;阔少、闺秀则多爱篷车,以便游目四骋。坐马车兜圈子、游名园,是最出风头的事情。当时四马路(福州路)为市中心区最热闹处,马车出游,必兜四马路。有闲者往往下午到四马路沿街茶馆泡上一壶清茶,临窗而坐,观赏过往马车以为消遣。一般平民百姓无力购置马车,可向马房租用,包月或临时雇坐。清末民初,几乎每条街上都有马房,以白克路(今凤阳路)的“龙飞”最为著名。还有一些马车夫自备的破旧马车,沿街兜客,称为“野鸡马车”,多集中于十六铺码头一带,车厢可坐四人,满座开车,车资每位铜元三枚。当时租界有条规定:如西人马车在前,后面的华人马车不准超越,违者罚款。而华人马车在前,后面的西人马车超越则不在此例。民国元年以后,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兴起,马车必然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自20世纪20年代起日趋衰落。至1937年抗战前,全上海仅剩8匹马、8辆车。抗战胜利后,马车又曾出现于上海街头。但论速度、论气派,马车远不及汽车;论便捷、论实惠,马车又无法与当时流行的三轮车相比,所以不再受人欢迎。到解放前夕,只有在北火车站和大世界附近还偶而能发现马车的踪影。解放后,马车最终在上海销声匿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