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的美感?

如题所述

一、在温馨的学习场所中认识音乐美
音乐课学生一般比较活跃,我们可以创造一种氛围、情景,营造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场所,使学生在心理上没有障碍,有安全感,并要尊重、理解学生,构成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例如初一教材中《小黄鹂鸟》一课,内容和曲调都很简单,通过学唱使大家懂得小黄鹂鸟是一种对亲人朋友的称呼,歌者像是在对亲人朋友讲述赞美她热爱着的美丽大草原、思念的故乡。于是,根据内容从情感入手,我是这样设计和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美丽大草原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鲜艳生动的图片,如牧马人、马群、毡房、小花等,把他们贴在以大草原为背景的画面上,最后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于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动的画面打动并感染着每一双眼睛。孩子们井井有条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可谓出神入化了,于是不用任何一句组织教学的语言便进入正题。我轻轻地问:同学们,看到这副画面,我们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呀?美丽的大草原。教师在美丽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赋于情感的语言音调,从容地吟颂着导言,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地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教学中孕育美,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
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
如在上《春晓》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鸟叫声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三、用心灵感悟音乐中的真善美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是灵魂的体现。音乐课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因此,教学生唱好课本上的每一首歌曲,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的真善美,接受一次新的洗礼。翻翻我们的教材,哪一首不是精挑细选:有教育孩子热爱和平、团结起来的《拉起手》;有教育孩子爱祖国的革命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赞美友谊的《友谊地久天长》;珍惜时间的《青春舞曲》;保护环境的《给未来一片绿色》从初一到初四,这些选材精细的歌曲在孩子们学唱的同时,会让孩子们感情丰富,健康成长,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四、走进生活,获得美感体验
  当生活的阳光从四面八方射入课堂时,学生不但身上被晒得暖暖,心里更是暖暖的,就象冬眠的动物准备出洞似的蠢蠢欲动。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音乐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深刻意境。我觉得让学生亲自去室外走走,去大自然中看看,感受一下有生命的东西,比在课堂中单纯的说教更来的有效。
  比如:在教歌曲《春晓》前,我带学生去校园里走走,去校园门口的田边看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植物园里的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树枝上黄鹂飞来飞去,好像在唱歌给我们听。冻僵的泥土变松软了,校园里的柳树姑娘象大病初欲似的开始恢复活力,大树长出了新的嫩绿色的头发,小朋友的衣服穿少了,寒冷的北风变成了温暖的春风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看到了春天,更感受了春天的变化。在教唱歌曲时,他们高高抬起的小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们不但眼中有一幅活的初春图,心中更有一幅美好的生活图!  五、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妙的世界
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
(一)舞蹈创编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获得美感体验。例如,学习第二册《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一些我骑着马儿在草原驰骋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们挥动手臂,如同一匹匹骏马飞快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又如,学完了《唱脸谱》这首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仿京剧演员的亮相动作,再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的柔嫩刚韧的运用,把京剧中不同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出来,编成舞蹈,自唱自跳,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妥贴,展现了神态各异的京剧人物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在欣赏、想象并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探索和学习,初步领悟、掌握傣族舞蹈的特点与内涵,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二)乐器演奏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发动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把两个易拉罐的底部剪下来,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铅笔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演奏打击乐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这种积极性,也更能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喜好之情。
以《春来了》为主题,同学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把他们独有的音乐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唱歌曲时,我也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创造自己喜欢的节奏。除了这些方面,我还把打击乐器用在欣赏乐曲中。比如:聆听《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时,先让学生边听边想,然后问他们:这首乐曲用了哪些打击乐器的,你能试着演奏吗?同学们很高兴地演奏起来,当老师配上有趣的故事,学生的课堂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学生们玩得开心,也学得开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这些由孩子们亲手打造出的一幅幅逼真的画面,一副副好听的乐器,一个个可爱的形象都渗透着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对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热爱和理解,因此,他们也更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装饰的更加美好。
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让孩子从小懂得求真、向善、爱美。每当我们和孩子在音乐教学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中获得点滴成功时,我们师生都会感受到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情感的快乐和心理满足。音乐能塑造美的人,创造美的世界,我们教师应该成为美的使者,共同构造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合的大千世界。 
教师应该把音乐教学落实到提高学生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上来。为了花儿明天更美丽,教师更应该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