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老子里有什么用

如题所述

1.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

2.在《老子》一书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引出“不可道”的“大道”。

拓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着作。

《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如果说这个自然规律(道)是可以说的很具体,那么就不是老子所指的抽象意义的自然规律(道)。

补充资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来源及含义。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是说能够讲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能够描述的名就不是真的名...这个思想就是天地间有一个绝对真实的存在,叫它“道”或者“真理”或者什么的都可以。它绝对真实,不可动摇,但是无法用语言或者任何其他形式描述出来,稍加描述就不是它的真面目了,你只能用心去感受、领悟它。

拓展资料:老子——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因循,没有永恒不变的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客观事物依循的轨迹,是人对自然规律的经验认识和总结,是应该取法遵循的而不应违背和对抗的客观存在的规律。第二个“道”用作动词,沿道而行,因循。非,没有。常,经常,恒久,经久不变。

拓展资料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是有多重含义的,我们可以理解成道理,道路,语言,思想等等,道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想要理解道家学说就必须准确理解道的内涵。在老子的思想里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道可以生万物。道无常道,道是变化的有是不变的。如果你要问我《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到底是作何含义,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或许这个问题你只能去问老子了。

哲学界对于世界万物的本源有多种说法,西方哲学家认为是“水”,老子认为是道。在古代中国哲学的话语中,宇宙的源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如果你能表达说明你的思想是错误的。因此老子把道作为世界本源的代名词,对于什么是道他也没有搞清楚,因为道正如他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

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老子的语言能力,他搞出来一个道却不知道什么是道,或者就算是知道他也不说,因为说出来就不是道了。生活中很平常的道理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就变化了,这种变化了的道理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非常道”。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包。道的真正含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此以道为核心的自然哲学思想世世代代的流传开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道可道 = 说可以说
非常道 = 不可言喻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反复论述的道是什么意思呢?该书开宗明义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原来老子在书中讲的道不是儒家的道,如孔子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即政治主张、学术观点不同的人,无法共同讨论问题。

名也不是儒家、墨家论述的可以命名的,如仁、义、之属。如孔子说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说的“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些道都是指仁义等。老子讲的道则不同,那是论述宇宙以及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是不可命名的道。

老子在论述“道”时,对宇宙的构成、形态、生成的时代、寿命、性质及其运行方式、规律和名称等八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解说,集中表现在第25章里。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参考资料

道德经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6

《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

后人在诠释这句话时,产生了歧义。在北宋以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诠释:

(1)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老子》注家的主流。从战国末期的韩非,到西汉严遵、东汉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都主张道不可言说,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

(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唐代李荣说:“道者,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人间常俗之道,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以询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息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李荣把“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认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儒家)。司马光的诠释接近第二种观点。

司马光说:‘耳世俗之谈道者,皆日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之所谓道者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常人之所谓道,凝滞于物。”司马光跟李荣一样,都主张道可以言说,都不从本体的意义上诊释“常道”。这是他们的一致之处,也是他们跟绝大多数《老子》诊释者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二人对“常道”的具体解释,一个指人间常俗之道,一个指常人所谓的道。虽然二者的字面意义相差无几,但实际内涵则大不一样。

李荣作为一个道士,他所说的“常俗之道”,从其解说来看,显然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教。’而司马光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学者,他不可能认同道士李荣的观点。他对老子之道与常人之道的区分,是从认识水平来说的。他批评平常人所谓的道“凝滞于物”,是说平常人的·认识局限于具体事物,只能认识表现具体事物中的“道”,而不能超越具体事物,认识道休之大全。

(3)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

唐玄宗说:“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返,是不常于一道也,故云非常道。”

唐玄宗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常而无不变之道”,认为老子之道是变化无常的。

扩展资料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