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了月亮的想象作文400

如题所述

晚上的时候,看见那温馨而美丽的月亮,心中就有了很多对月亮的想象和联想。
夜幕降临的时候,月亮升起来了。她像是望着我们,对着我们笑。她那圆圆的脸庞有些嫣红,也许是暗暗的粉红,像一个红红的灯笼挂在天边。月亮懒懒的往上升的时候,就像是背着一个大包袱,慢慢地向上爬,一纵一纵的,看起来很累。费了好大的劲,月亮才冲出了地平线,挂在了半空中。这时,她脱去了红装,换上了金黄色的纱巾,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云云众生。可是我们再看看她的面庞,就又感到是蓝月亮,绿月亮,蓝微微,绿莹莹,也许月亮姑娘是个变脸大王,美得令人惊奇。
自有人类以来,类似的问题都在人们头脑中产生过。所不同的是,由于知识积累和探寻手段的差异,不同时代的人们最后得到了不一样的解答。古人在探寻月亮的时候,用想象编出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桂树……还有一些“另类”——文人墨客,他们写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歌,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上课讲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在白居易笔下,九月初三的夜晚是那么可爱,岸边树叶、草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月亮如同一张精美制作的弯弓。这如诗如画的景象令人身临其境,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在我心中,月亮不光会变换各种瑰丽的色彩,还像很多美丽的东西。月亮很圆的时候,就像一个玉盘,天上的仙女们正在吃盘子中的大仙桃。月亮还像彩色的气球,那气球下面有一根线,我顺着就爬了上去,月亮这个大气球把我带到了海边,欣赏了美丽的海景。月亮有时是月牙,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首儿歌,是歌唱月牙的:“小小的月亮弯弯的船,玩玩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上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夜空中的月牙真的像一条小船,我多么想飞到这条金船上,划起双桨,在夜空中神游呀。
看见夜空中的月亮,我联想到了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月儿圆,这天晚上,家人们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圆圆的月亮就像一块大月饼,吃在嘴里,一定会又香又甜。
都说月亮里面住着嫦娥。有一个传说故事叫“嫦娥奔月”,嫦娥和后羿是一对夫妻,因为后羿射死了九个太阳,使大家不再生活在苦海之中。王母娘娘表彰后羿,给了他一颗仙丹,说:“一个人吃了它可以成仙,两个人一人一半可以长生不老。”后羿拿这颗仙丹回家了,后羿的一个弟子知道了仙丹的事,看后羿不在家就来偷仙丹。嫦娥不给他,一下子把仙丹吞到了肚子里,一下子就变轻了,飞上了天空,来到了月亮上。在月亮上,嫦娥很伤心,因为他和后羿分开了,天天思念着。
找寻古书,我国对月的别称极多。以神话为用者,玉兔、银蟾、嫦娥属于此类,另外尚有金兔、阴兔、明蟾、玉蟾、寒蟾、素娥等相似的别名。以外形来形容者,主要以“轮”“盘”“镜”三种形象来描述月形,如陆游的《月夜有感》中有“炯炯冰轮升”的句子,赵鼎的词写月则说“谁唤金轮涌海?不带一浮云”,而晁无咎的咏月词却说月亮是“碧海飞金镜”,都是以圆亮之形来描述月的清莹圆满。中秋节的月亮,在古代有个特殊的别号,称作“端正月”,大概是古人特别欣赏那毫无瑕疵的圆与亮,较诸新月勾人的妩媚,残月冷落的悲怀,中秋月无可挑剔的盈满,或许是最符合儒家的“端正”美学的吧!  
因为月的圆缺而况喻人间的聚散,也是我国文学里咏月的主要内容。像《红楼梦》里香菱学作诗,黛玉要她以月为题,香菱前两首极力摹写月亮的形态与光辉,都得不到认同,第三首写了“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便赢得了众人的肯定,可见文学创作,须有所寄托才能打动人。因此,我最喜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句子,好像一轮明月将情人所有的思念团聚在一起,超越了时空阻隔而携手于清辉之下。不过赏月也有感怀的一面,初唐名诗《春江花月夜》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说出了天地永恒而人生短促的悲哀,苏东坡《赤壁赋》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也属这般况味。
想到了上面这些,我觉得月亮更美了。
但古代人对月亮的了解可比不过现代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等人登上了月球,发现上面没有任何生命,只有荒凉的山脉。但他们最终带回来的沙土、岩石标本却有无穷的研究价值,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此后,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7年底,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为世界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随着阿波罗飞船在月亮上的成功着陆,随着阿姆斯特朗在月亮上的那一小步,月亮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从此,人类对月亮的了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人们对于月亮的想像非但没有结束,相反却更加激发了人们对月亮的无限兴趣。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月亮上没有嫦娥没有吴刚也没有桂树和蟾蜍。月亮上有山有海,月亮上有我们人类需要的很多很多的金属宝藏……我们还知道,不久的将来,人类就有可能搬到月亮上居住——真正成为月亮上的居民“吴刚”和“嫦娥”。我们还知道,就在今年,我们国家的“嫦娥一号”就要升空,2009年,我国将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人类对月亮的想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正是这想像,才促使人类不断地对月亮进行探索。
从我个人而言,我早已经过了把月亮想像成月饼鸡蛋黄那样的年龄。但是,月亮在我的眼 里,依然神秘。我期待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吴刚,到月亮上住上几天,挥动手中的玉斧,把桂树砍下一枝来,带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如果有可能的话,在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吃的月饼里,能有从月亮的桂树上采集的桂花,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2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假如月亮消失了,那满腹的愁绪该寄与谁呢?
  有月亮的时候,人们夜晚走在田间,在月亮的清辉里“听取蛙声一片”。 有月亮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夜晚捉捉迷藏、赛一赛跑。有月亮的时候,人们吃过晚饭就可以在院子里纳凉,听老人讲一讲嫦娥的故事。月圆人也圆的中秋之夜,人们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欣赏着月亮。月亮的银辉洒向人间,星星也眨着眼睛,这样的时刻是多么的惬意和美好!
  假如月亮消失了,一切或许都变了样。
  假如月亮消失了,人类的电力要消耗很多。而且,这人造的光明怎么能与月光媲美呢?
  “月是故乡明”, 假如月亮消失了,只身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该如何寄托?假如月亮消失了,那悲欢离合该如何表达?月亮再也没有阴晴圆缺的风韵了。或许当老师领着孩子们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孩子们都不知道月亮是何物。
  假如月亮消失了,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乡村之景再也无处可觅。
  假如月亮消失了,再也不会有“月夜,一个黑影闪过”的说法了。月亮消失了,小偷们的天敌也就消失了。人们会因此屡屡被盗,警察可能也因此而苦恼不堪。
  假如月亮消失了,天文学家将无法去观测月球。月球上发生的神秘事件也会无从考证。原本观测、研究月球种种奇特现象的科学家将该行为考古学家,来研究月亮为何突然消失。一切关于月球的书从此成了古籍。
  人们啊!趁月亮还未消失,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有月之夜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