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容易受到伤害?

如题所述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但是,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人才能被人尊敬,被人喜欢。
不过,过度的消耗自己的善良,就会被人利用,最终导致受伤害的是自己。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你给予他善良,他给予你恶语相向。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善良的人呢?

在《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一书中举出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女乘客因为早上做饭起,急急忙忙地去赶火车,好不容易在上气不接下气地的状态下,赶上最早的一班列车,后背全湿透了。
她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座位,却发现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已经坐在那里。
她问道: “大爷,您不是这个座位的票吧?”
大爷十分的耿直,直接承认了,说道:“嗯,走得急,买的站票。赶上哪个就座哪个吧。”
“大爷,您到哪儿下车啊?”
“没多远,石家庄。运气不错,车都快开了,这个位上还没人。”
女乘客本想告诉他,这是自己的座位,可是看大爷年纪大了,有些不忍心,只好默默地离开,就让大爷安心的坐着吧。

这就是善良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罗佐夫所说的那样:“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善良是一种良知、一种本性,它立足于道德之上。
同情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善良。
但有一种善良若是不被理解,就成了软弱,就会被人欺负。
王女士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她是个善良的女人,平时对人非常和善,他和我们同班的一位男生谈了恋爱,毕业后就结了婚。
结婚后就有了孩子,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家,她放弃了自己进修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丈夫。
本是一家人,自然无可厚非,丈夫心安理得地去进修了。

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孩子,而丈夫进修回来后,工作上待遇各方面都比她好,她为了这个家决定辞职,做全职太太,好好照顾孩子和丈夫。
他丈夫越做越好,还经常出差,最后,在外面有了新欢,竟然回来和她提离婚。
这让王女士有些懵了,现在她除了家和孩子,已经一无所有,如果丈夫不要她,她该怎么过下去。
但她的丈夫对她越来越嫌弃,根本就忘了她当初为了自己做出的各种牺牲。
王女士无奈只能离婚,这个时候,她想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太多过于善良,过分的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别人,就会把自己推向绝路。

是啊,女人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这不是自私,而是为了你日后的生活考虑。
你可以善良,但请不要无谓地善良。如果经过岁月的磨砺,你稍微修炼出一些锋芒,反倒可能游刃于人际,更从容地生活。
比如,缺乏常识的所谓“善良”——好心的邻居老太太为生病的人推荐各种未加验证的“偏方”,心怀慈悲的人把陆龟带到公园的池塘去放生……
比如,道德绑架式地强迫对方的所谓“善良”——马云这么富有,他就应该为××捐上几个亿!不过就是擦了一下他的豪车,他这么有钱就不应该让自行车主赔钱。
比如,不同情受害方却只同情弱者的所谓“善良”——你有一个从不做家务、乱丢垃圾的娇气室友,你忍无可忍发飙后,有人过来劝你要对室友宽容一点儿。
比如,用和稀泥式的调解方式来表达“都是为你好”的所谓“善良”——某人的丈夫喝酒又赌博,还大男子主义,他有一天出轨了,却有人来劝她说“好歹夫妻一场,还是原谅他一回吧”。
比如,无节制的帮助却起到反效果的所谓“善良”——“升米恩,斗米仇”,不愿将丑话说在前头,结果不断借钱给亲戚帮他们渡过难关了,却在要账的时候与他们反目成仇。
我不能给善良下一个什么定义,但我想说,“善良不善良”,你要自己学会去选择。
有时候, 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喘息的空间就越少;日子也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幸福就会离你越远。
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属于你的,要积极地争取;不属于你的,也请果断地放弃。
不想做的事,不必勉强自己去做;忍了很久的事,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下去。不要再让别人来践踏你的底线。
一味地忍让或取悦,那不是善良,而只是你不想承认的懦弱。
也别再昏睡不醒,做着别人不喜欢、不会感激,你自己做不好,也不爱做的所谓“善行”。
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才会给你属于你的一切。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对世界察言观色,然后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如果身边的人对你的存在总是忽视,如果你的被认同只能靠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那么请记住我要告诉你的这一句话: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女人本弱,如果只有善良,那么就如同失去了一层保护自己的力量,善良可以,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要让别人知道你不好惹。
随意被人践踏你的善良,而你不知道反击,那你的善良就是懦弱。
女人需要善良,善良的女人也更惹人爱。
但是遇到那些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的人,就不必太善良。
有些人不值得同情,有些人没资格享受善良,那么,不要施舍你的善良,他们就是那条东郭先生身上的蛇,会反咬你一口。

一个女人要想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有着带有锋芒的善良的心,那样的女人,才会永远绽放。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做,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这本书,做优雅女人,过幸福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