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及心理治疗

如题所述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及心理治疗(一)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 在没有得到他人的大量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务难以作出决策。
2 感到无助,让他人为自己做大多数重要决定,如居住地选择和职业选择等。
3 存在被遗弃的恐惧,即使明知他人错误,也附和他人,以免被孤立。
4 缺乏独立性,难以独立实施计划或完成事务。
5 过度迁就,愿意为了取悦他人而做低俗或不情愿的事情。
6 独处时感到不适和无助,或竭力逃避孤独。
7 当亲密关系结束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 经常担心被遗弃。
9 容易因为未得到赞许或批评而受到伤害。
满足上述至少五项特征的人可被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及心理治疗(二)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和归属有着过分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情感无关。这类人愿意放弃个人兴趣和人生观,只要能找到一个依靠,时刻得到他人的温情就心满意足。这种处世方式使他们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妥协导致他们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碍了他们为自己做些什么或发展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类人具有以下特点:
1 深感自己软弱无助,当需要自己拿主意时,感到无能为力,像迷失了方向的小船,或失去了教母的灰姑娘。
2 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更有吸引力、更能力强。
3 倾向于以他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往往是无意识的。
依赖型人格源于早期人类发展。儿童时期,由于父母是生存的保护者,儿童学会依赖他们。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鼓励孩子自立,孩子可能会形成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后仍无法自主。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及心理治疗(三)
生活中,依赖型人格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就极具代表性。一对老夫妇晚年得子,非常宠爱,结果儿子长大后无法自理生活。一天,夫妇出门,担心儿子会饿死,烙了一张可以套在儿子脖子上的大饼。当他们回家时,儿子已经饿死,因为他只知道吃前面的饼,不知道转过来吃后面的。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刻薄,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把孩子当作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导致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报道甚至提到,有学生因为害怕出国后没有人给他洗衣服和照顾生活而放弃出国留学。据天津市少工委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和学习用具;超过七成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这些数据实在令人担忧。
治疗方法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习惯纠正法。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每天记录自己的依赖行为,持续一周,然后分析并逐步改进。对于自主意识较强的事件,以后应坚持自己决定;对于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应提出改进方法并实施;对于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可以采用自我控制技术逐步强化自主意识。
2 重建自信法。简单地破除依赖习惯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赖行为可能会复发。重建自信法是从根本上矫正的方法。包括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使用精神分析疗法;重建勇气,通过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情,如独自旅行或参加娱乐活动,以增加勇气并改变依赖他人的习惯。结合精神分析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效果会更好,尽管疗程可能较长、起效较慢,且中间可能出现反复。治疗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要注意移情和反移情的变化,保持清晰的界限,既要支持又要有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