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式卫星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如题所述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历程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成功研制并发射了六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总计进行了24次发射,它们在国土普查、大地测量、河流海岸监测等多个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这些卫星不仅提供了宝贵的遥感资料,还承载了众多科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从第一代开始,如FSW-0的10次发射中,卫星制造、发射、测控和回收技术得到显著提升。FSW-1在计算机控制和舱压控制方面有所突破,卫星飞行时间延长。FSW-2至SJ-8各型号卫星,如FSW-3的18天工作寿命和FSW-4的27天,都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它们的重量、尺寸、姿态控制精度、稳定度等指标均有详细规定,如FSW-4的侧摆能力和星上时间精度表现优秀。


返回式卫星的任务完成情况显著,如FSW-0实现了航天遥感零的突破,FSW-4提供了中国最高分辨率的航天照片,SJ-8完成了多个科学实验,其中包括空间生物科学、材料研究、热力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这些卫星的应用广泛,如在城乡规划、地质资源勘探、考古和空间育种等方面,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扩展资料

返回式卫星指在轨道上完成任务后,有部分结构会返回地面的人造卫星。返回式卫星最基本的用途是照相侦察。比起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视野更广阔、效率更高。早期由于技术所限,必需利用底片才能拍摄高清晰度的照片,因此必需让卫星带同底片或用回收筒将底片送回地面进行冲洒和分析。各个航天大国都曾利用返回式卫星作军事侦察及国土普查用途。现在由于可从卫星上直接传送影像数据到地面,返回式卫星的功能又演变为进行需要回收实验品的空间试验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