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曹操的诗歌及文章.

如题所述

魏武帝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家庭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着名神童,传说中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曲阳王。

短歌行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秋胡行

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拚”的“厶”改为“合”,音“演”)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沈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愚,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 其一
古公□(“擅”去提手旁,音“胆”)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其三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步出夏门行

艳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昆鸟〕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博改金旁)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谣俗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董逃歌词,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上台下木,音“喜”)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曹操的诗文不少,以下仅列出十首以供欣赏:

1.度关山(魏晋.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2.短歌行(魏晋.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对酒 (魏晋.曹操)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4.观沧海 (魏晋.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龟虽寿 (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蒿里行 (魏晋.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7.苦寒行 (魏晋.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8.气出唱(魏晋.曹操)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务务。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9.塘上行(魏晋.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10.薤露行(魏晋.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第2个回答  2006-10-28
曹操是汉代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诗人。他的诗歌,保存到现在的虽只有二十几首,但它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慷慨激昂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陈沆《诗比兴笺》云:“曹公苍莽、古直、悲凉。其诗上继变雅,无篇不奇。”方东树更推尊曹操是“千古诗人第一之祖”⑴。这些话无疑都说得过了头。但平心而论,曹操的诗歌不仅在思想上有许多杰出之处,在艺术上也颇富特色。为此,本文拟着重从审美角度对曹操诗歌的艺术试作剖析。

曹操的诗歌,一反两汉几百年间文人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真能“以情纬文,以文被质”⑵,达到了情文并茂和文质相称的要求。这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1)曹操在诗歌中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如《精列》:“厥初生, 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意思是说:亘古以来,自然界创造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人也这样,有生必有死。象圣人周公和孔子都死了,禹葬在会稽也变成一póu@⑴黄土了。既然如此,谁还能超越这个规律呢?所以聪明人是不为生死耽忧的。在《度关山》中,曹操强调人的作用说:“天地间,人为贵。”在《步出夏门行》中,曹操写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人的寿夭,不是全由老天爷决定的;只要人们注意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精神,也能使寿命延长。显然,这些都是用诗的语言表达的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不仅上述诸篇是这样。即使某些以游仙为题材的诗篇,我们从中也能察知曹操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譬如《气出唱》三首,一般注家多以为是求仙慕道之作,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它是借游仙为题材以寄托那一时代特定的审美理想。如在“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的艺术形象里,就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和“与日逐走”的夸父的影子。《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曹操在楚辞和这一神话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把黄河水都喝干了的雄伟形象,从而反映出他对宇宙、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昂扬向上的浪漫主义憧憬。
(2)曹操在诗歌中充分地体现出他的政治主张。如《对酒》篇, 描绘了一个政令严明、生产繁荣、“民无所争讼”的太平盛世,寄寓了他的政治设想。他提出的“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的社会规划,在当时是被部分实现了的。
(3)曹操真实地描绘了现实生活,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精神的诗篇。 如《薤露行》、《蒿里行》等篇,都被后代诗评家如钟惺、沈德潜等人称做“汉末实录”,起了一代“诗史”的作用。
以上说明:曹操诗歌的审美价值,首先是跟它先进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曹操许多优美的诗篇,综合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经验,在历史上曾有助于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不能根据《三国演义》中那个被丑化了的曹操形象去评价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曹操,正如我们不应该用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曹操去否定《三国演义》中那个成功的曹操形象是同样的道理。当然,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曹操也有错误以至反动的一面,如镇压过黄巾大起义,杀了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孔融、杨修等,喜欢玩弄权术……。但瑕不掩瑜,他在统一中国北方和发展生产、安定社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应该被抹杀的。他在诗歌审美活动中的优异成绩,也同样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刘勰说得好:“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⑶曹操的诗歌之所以能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正首先由于它以情为经、有着先进思想和深刻内容的缘故。如《度关山》和《步出夏门行》诸篇,曹操敢面对现实,直吐胸臆,恰似清人陈祚明所说:“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⑷。要不然的话,若是思想陈腐和内容肤浅,则即使技巧工致,也是不可能成为“独臻超越”的艺术品的。

曹操的诗歌,不愧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所谓“风骨”,尽管近人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都不否认它是指一种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质朴、刚健、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就审美范畴说,它属于一种刚性的崇高美,或又称壮美。
宋人敖陶孙在《qú@⑵翁诗评》中说曹操的诗歌“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我以为是抓住了它的风格特征的。试细读《步出夏门行》组诗,就可明显看到这点。
《步出夏门行》写于公元二○七年曹操北征乌桓的途中。它一如曹操的其它诗篇,都是“借古乐府写时事”⑸的。它虽在戎马倥偬之间写成,却立意深远,笔力遒健。在组诗开头相当序曲的《艳》中,曹操抒发了他身经碣石心怀天下的豪情,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激越的基调。
组诗的头一首《观沧海》,历来被人们推为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之作。它说明那个时代的人们已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象,他们的审美感已大为丰富。但这首诗的卓越之处不只在此。更难能可贵的是曹操在这首诗中把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融而为一,通过对大海吞吐日月星辰那种壮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在曹操的笔下,景物都写得生气勃勃。沈德潜说曹操诗“时露霸气”⑹,是有几分道理的。所谓“霸气”,指的正是曹操志在统一的襟怀。你看:海水动荡,山岛矗立;树木葱茏,百草苍翠。祖国山河显得何等雄浑,何等有生命活力!在萧瑟的秋风中,洪波涌跃,一浪高似一浪。这又是何等顽强的斗争精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更是气象壮阔,想象宏奇。诚如沈德潜所说:“有吞吐宇宙气象。”⑺鲁迅说得好:曹操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⑻做文章如此,写诗歌也是这样。曹操敢于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在诗歌中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点精神是令人赞赏的。
组诗的第二首《冬十月》和第三首《河朔寒》(又作《土不同》)写于胜利班师的凯歌声中。它先后描绘出“天气肃清,繁霜霏霏”的冀北初冬和“水竭不流,冰坚可蹈”的河朔隆寒时的行旅图。尽管一路上“舟船行难”,将士们“心常叹怨”,但曹操在诗中仍然有一股沉雄之气贯串始终。“kūn@⑶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勾勒出一个虽悲凉、萧瑟却又有声有色的世界。真可谓虽悲而壮,不失幽燕老将的气度。
末一首《神龟虽寿》乃千古传诵之作。它显示了曹操在政治上乐观进取的昂扬斗志。曹操虽然认识到生总要转化为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他同时认为:在客观规律许可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大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形象地表达出人生有限而壮志无穷的辩证思想。全诗直抒肺腑,不假雕绘。它用质朴的语言,组成“气韵沉雄”的诗句。怪不得《世说新语》记东晋王敦每逢酒后便吟此四句,禁不住以如意击节赞赏,连唾壶也被敲缺了。
钟嵘主张好诗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⑼。意思是说:要以“风骨”(“风力”即“风骨”)为躯干,以词藻为装饰,使读者觉得津津有味,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建安时期的许多优秀诗歌,堪称这种典范。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⑽综观曹操的全部诗作,虽不能过誉为“无篇不奇”,但就志深笔长、梗概多气两点而言,确不愧为“建安风骨”之冠,连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也略逊一筹,七子之徒更是望尘莫及了。明代徐祯卿认为王粲、刘桢等人在气韵(即风骨、韵味)方面皆不如曹操超妙、奇峻⑾,我深有同感。

前人评曹操的诗歌时,多强调它的质朴和古直。在崇尚骈俪、追慕浮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的诗歌未受到应有重视是不奇怪的。但连独具只眼、自称重“自然英旨”的钟嵘在《诗品》中也把曹操诗屈居下品,这就不能不使后人感到是千古憾事了。
鲁迅对曹操的诗文作出了准确而又全面的审美判断。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曹操敢于撇开陈言滥调,革除典雅的陋习,也如鲁迅所指出:“力倡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这无论就散文方面说,或就诗歌方面说,都是恰切的。下面试举一二例说明:
曹操的《薤露行》和《蒿里行》都是用挽歌叙写时事的。它完全摆脱了乐府古题的陈旧约束,直接反映了汉末动乱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它用质朴而又形象的描绘,有力地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种种恶果。方东树在《昭味詹言》中评《薤露行》说:“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恣真朴。”评《蒿里行》说:“真朴、雄阔、远大。”如《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一幅多么真朴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悲惨画面!“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再从画面中引出必然的慨叹。写到此,诗人已毋须另费笔墨,而人们渴望祖国安定、统一的心愿就昭然揭出了。这是何等质朴、古直,又何等真实、生动!
《苦寒行》是写曹操在公元二○六年春征伐袁绍余党高干时行军路上的情景。全诗用铺垫的手法,写得一层深似一层。起首写道路的艰难,山谷的凄凉;兼之以野兽出没,风雪交加。无怪乎诗人要“延颈长叹息”,心情为之“怫郁”不安了。后半进一步写水深桥断,日暮途迷,加上人饥马饿,无处栖宿。在这样困难的境况下,曹操统率的大军没有退却,相反还“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诗中所描绘的凄凉景物,正好反衬出诗人的豪迈心情。读者透过诗中一些悲苦的字面,能清楚地触摸到诗人一颗刚毅、火热的心。方东树《昭味詹言》说它“沉郁直朴,……寻其意绪,无不明白;玩其笔势文法,诵之令人意满。”他所谓“直朴”,也就是古直和质朴的意思。
综上所述,可见曹操诗的质朴、古直,实乃一种造诣高超的艺术手法。明代王世贞说曹植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比不上他的父亲。为什么呢?就由于曹植的诗词藻过于华丽,缺少他父亲作品中那种质朴、古直的朴素美的缘故⑿。

在曹操的诗歌中,情和景是不断变化的,往往能于悲凉中觉其豪放;空间和时间也是不断转换的,常给人以壮阔、邃远之感。曹操擅长于用虚表实、举少总多、因小见大、化静为动等方法,以充分抒发自己的审美遐想。如脍炙人口的《短歌行·对酒当歌》就用了许多合乎艺术辩证法的手段,表达了诗人思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开头,诗人就因眼前景物起兴,用虚表实,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诗由写景变为写情,由对空间的描绘转为对时间的回顾。从表面看,似乎曹操在诗里提出了一个异常消极的主题,甚至给后世许多悲观之士引为口实;而实际上刚好相反: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应该及时努力的思想。它通过微吟、低唱的形式,倾吐出慷慨激烈的心曲。魏源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⒀陈沆《诗比兴笺》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汉高祖刘邦思得猛士以守四方,曹操想求贤才以定天下,他们的思想基调确是很相似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八句诗中有六句引自《诗经》。以古喻今,自不免启人思接千载之上。“青青”写色,“呦呦”写声。诗中有色有声,便顿觉鲜艳、活泼多了。从表面看,曹操的话只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但它通过借古以讽的手法,举少总多,联类无穷,宛转而清晰地吐露了深挚的情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yàn@⑷,心念旧恩。”“掇”一作“辍”,我同意作“掇”是。在这里,诗人奇想天外:明朗的月亮,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后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应即由此脱胎。这两句写得委实精采!它除了显出诗人不失赤子之心想“上九天揽月”外,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诗人因求才不得而忧,又因贤才到来而喜。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思贤若渴的主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融情入景,因抬头见月明星稀,遂顿生孤寒寂寞之感。接着又化静为动,以乌鹊南飞喻人才外流。诗人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做比方,引“周公吐哺”作楷模,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忱。
这首《短歌行》立意深远,风格别致。它集抒情、写景、叙事、说理于一炉,而能相互发热增辉。全篇音韵铿锵有力。韵脚或八句一换,或四句一转,既摇曳生姿,又错落有致。真能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曹操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文学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有许多和人民对立的思想。他的抱负和愿望只能是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效力。他不可能真正表达劳动人民的感情,因此在他的诗中,人民只能是作为受难者的形象出现。他的理想,他的审美观念,连同他的欢乐和哀伤,都深深地烙上了封建统治者的印痕,显然包含着他“立功”“创业”的自私打算。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晚年),有时确不免也流露过一些人生无常的慨叹和虚无求仙的幻想。
曹操的诗歌在艺术上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就正如它在思想上不可能没有谬误一样。
曹操的审美标准无疑把政治放在首位。由于这样,他有时为了图解政治的需要,就不惜舍弃对艺术的追求。如《短歌行·其二》《善哉行(三首)》等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味说理的概念化倾向。这样做,不只降低了诗的艺术水平,同时也就损害了诗的社会效果。象某些诲之敦敦而使人听之昏昏式的哲理诗,又怎能给广大读者以审美趣味呢?
鉴古知今,这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诗是大有裨益的!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