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异体,变形,省略)的问题??

欣赏古代大家的书法(行书)作品,发现常常有异体,变形,省略的字,草书尤甚。那么现在学的是简化字。学写书法时,自己能不能也为了需要随意变形,省略字体结构,以至于让人“猜”?这是什么字。

关于异体的个人理解,在一些书法作品中有时可以看到某一个字缺点少划,难道是这个书法家写了错别字吗?那当然不是。异体在行书,楷书,草书,隶书中都能看到,为什么会出现异体,异体有什么作用?有时某位书法大家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为了使整篇作品更加美观而特意的加减笔画。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波”这种字型的中的皮子头的一撇被省略,还有“流”字上面的一点,等等。所以这种异体并不是随意的,更不是无意的。
关于自己创作异体字,在自己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自己创造的异体,我想应该可以被接受。因为书法作品属于一门独立的艺术,他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语言的表达,他还包含了美在里面,这使他具有可创造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30
异体字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但也并非随意而为,多少有些根据,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古人留下的东西,除了精华,也会有很多糟粕。

至于草书,“草圣”于右任就提倡使用“标准草书”,后来出版有《标准草书字汇》。
曾看过启功先生所著的书,大致记得里面说到,写字最基本的是让人能认识,否则怎么体现文字的功能。
前人评价书法作品,“平和简静为上,剑拔弩张次之,媚俗狂怪更次之”。

现在国家规定,在正式场合应使用标准简化字;
当代有些书法家(如杨再春)也提倡书写简化字。

我想,学书法的目的是要把字写好,而不是写怪。
呵呵,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06-10-30
我想,异体字不是出于故意与众不同的小心思,而是那个时代文字本身就处于一边在沿用已有字、一边在造新字的阶段,文学功底深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掌握造字法,所以他们对字形的观念比较活。外国的那个时代也类似,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异体,如今也不编入字典,只是在文献中才会出现。现在所处的阶段已经不同了,字已经够多了,提倡整理成字典、统一标准。掌握造字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勉强造出的字都不太得法,所以也不提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