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山东人喝酒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和山东人喝酒的感觉,就是事多!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一桌子人还要分个主陪副陪的,这个主陪副陪是干嘛的?说的通俗点,就是个张罗的人,张罗大家喝酒。然后喝酒还要打圈,就是你拿着一杯酒,要爱个人敬一遍,一人一杯,这一圈下来就是十杯子下去了。这就是啤酒也涨得慌啊!更不要提白酒了。

我喝酒喜欢的是一人守着一瓶子,然后也不用你追我赶的这么有压力,想喝的时候,就碰杯整一口,你这一碰就是一杯的,对我来说比喝农药还要难受。你说喝这么多,你胃不难受么?我没那么大的酒量,这样的场合,我是万分不乐意参加的。

喝酒是一种放松,是聊天时候的尽兴之举。

你非要开启斗酒拼酒的模式,这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么?这要是再因为什么酒官司吵吵起来,再动手打起来了,你说这个喝酒还有啥意思了?


我喜欢的是在下班之后,吆喝上几个朋友,大家找个地方,随意来上那么几个爽口的下酒菜,酸的、辣的、脆的,再来上几把肉串,抬上来一箱子啤酒。在一顿吐槽的中间,大家心有灵犀的举杯小碰一下,你要是酒量好,一口就来上那么一杯。要是酒量差,你就是只喝那么一小口也没有人嫌弃你。

这是何等的惬意,也不用喝的咛叮大醉,清醒夹杂着朦胧,自己还能走个直线,还能坐上公交车或者打车回家,回家之后不撒酒疯,也不会吐的稀里哗啦,让家人忙活着跟着收拾,这不就很好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4

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从青海考入西大的,但她是山东平度人。

广西大学有个传统,每学期都会以行政班为单位,出游一次。大一第一学期,我有事,没有跟着一起去,听去了的同事回来讲,我惊呆了。

当时一起去的,除了班上的同学还有班主任助理和院学生会的一些干部。


广西大学是有班主任的,没有导员。班主任都是教课的老师,可能会教自己的行政班,也可能不教自己的行政班,我大学的第一任班主任就从来没教过我们,但专业分流后第二任班主任教过我们好几门课,还曾给我补习过。

班主任不常出现,所以就需要班干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务,但大一的时候,班干经验不足啊,就需要一个班主任助理,简称班助。班主任助理一般都由院学生会的部长级以上干部担任。我们的班助是高我们一级的一个小男生,山东人。

听说那次因为我们班主任也身在上海没有去,所以他们玩得很疯。学生会的人玩嗨了,灌了我们班长酒,还灌我们班助酒。然后我们这个平度的女生就站出来了,说“我跟你们喝”,我的天哪,听说她直接上来喝白的,一个人把学生会所有挑刺的人全都给喝趴下了,然后撂下一句话:“看你们还敢不敢再欺负我们山东人”。


大一的那个暑假,我没回家,她也没回家。

当时我俩比较熟络了,有一天晚上,请她出去吃饭,我们转悠到农院路,吃烧烤。

点完烧烤,她问我,就不要酒了吧。正中下怀啊,虽然我是东北人,但听说她在秋游上的事迹,我还是吓得不要不要的。

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竟点了两瓶啤酒,是只点了两瓶,一人一瓶。

她喝的时候给我讲山东人是怎么从小训练喝酒的,她说她小的时候,她爸会拿着筷子蘸白酒,往她8个月大弟弟嘴里滴。

本来没多少东西,也没多少酒,但竟吃了很久,听她讲小时候的故事,讲那些我们外乡人不了解的趣事,蛮有意思的。

很晚了才往学校走,她说吹吹风,吹醒酒。

好奇怪的样子,那么能喝,一瓶又不会醉,有什么醒酒的。


再后来,有一次我过生日,请客吃饭,有她。

饭桌上,我们大一时候的班长装腔作势要灌我酒,我喝了,又喝了,她看不过,帮我挡酒。

大家散了后送她回宿舍,她看我脚不散身不晃,我就说,其实没事的,那点酒,我喝得下。

她不大高兴,说早知道,就不替你挡了。以后她也是再没替我挡过。

我在大三那年的寒假,喝酒喝伤到了,酒量大不如从前,现在已经很少碰酒了,不清楚她现在酒量是否一如当年,因为我喝伤前,她已经不理我了,喝伤后不久,她和我反目了,而我至今不知道反目的原因。

但因为认识她,我知道山东人酒量太恐怖了,所以我从不会和山东人飙酒。

第2个回答  2017-06-15

   
 两种体验,看你碰到什么样的山东人。

      我的学校,我的专业,不知道招生计划出了什么问题,只有我们这一届,山东人都快比本地人多了,遍地都是北方人,南方人成了稀有品种,搞得现在全班说话都一股子东北大碴子味。

       第一种,豪爽型的山东人,这也是大部分人对于那边人的普遍印象,就像当年梁山好汉的情况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我也确实碰到过几个,但是着实不多,跟我对于他们的印象也完全不同,那股豪爽不是真正的豪爽,反而有一些惺惺作态,可能是好面子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把。第一次跟他们喝酒,是在大一见面会的时候,全班都还很陌生,大家为了交流,选择出去聚餐。我们的班长就是个山东人,活动也是他号召的。记得当时吃饭的时候,班长总是很豪爽的自己先干一杯,然后再跟我们碰杯,搞得我们过意不去,就开始劝他,他也不谦虚,说自己是班长,应该的,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支持他的工作,乱七八糟说了一大堆,听着还是很舒服,把我们当兄弟,喝酒也没有什么讲究,开心就好。

     第二种,这种人很让人烦,属于那种话唠型,还老想装自己是社会人,不知道跟哪里学来的一套。喝一次酒磨磨唧唧,能讲一大堆,根本不给其他省的人面子,满嘴跑火车,说自己山东的讲究。就那么一个酒杯,先说要把酒杯放到最低,不然就是看不起兄弟。害的我们每次都把酒杯端到桌子底下了。大家也都很尴尬,生怕自己得罪人。喝完之后,他开始讲,谁是主事人,谁是客,谁得轮圈敬酒,敬酒要干一杯,碰三下,还得喝完给人家填满,不然就是不敬。

第3个回答  2017-06-14

  经过我从小和山东人接触的情况来看,除非你酒量可以,要不然千万不要逞强硬拼酒量,最后受伤的可能是你自己。据说山东省里面喝酒比较猛地是山东南部,就是以前水波梁山聚集的地方。到现在位置喝白酒的人,要比喝别的酒的人比较多。


  我从小时候在我外婆家生活过一段时间,哪里就是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那时候村子里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个婚丧嫁娶都会喝酒的,还是喝的都是白酒,基本都是两个人喝一瓶的白酒的。

  1、以前小时候在外公家里,每次看到外公出去吃饭基本都是,喝的有一点晕晕乎乎的回来了,但是觉得又没有喝醉。每次都觉得出去的人,都自己可以走回来,不把别人给喝趴下来。这个应该可以说酒品比较好,给别人留下了一份情面。又有多少人喝酒把别人灌醉为目的的呢!

  2、我父亲在我家里酒量还算不错的,基本可以一斤半不是问题的。但是每次去我外公家,也是不敢多喝酒的。一般亲戚朋友做到一起一旦斗起来酒,基本谁也不管谁。除非喝的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听得下来。

  3、估计也是依芳水土养育一方人吧!我现在酒量应该还可以算中上等,一斤白的不是问题吧!也只能说:家里的对于喝酒的教育比较好,如果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拿捏不准的话,可以找喝酒。让你喝酒的感受和山东人喝酒的感受是一样的。

  一般喝白酒也是先用小杯再用碗,只要你觉得自己酒量好的话,可以试着联系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6-14

其实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山东人。山东人比较豪爽,这点在喝酒上很能体现出来,可这豪爽也不是谁都受得了的。我在毕业之前没怎么喝过酒,上班了才被迫喝酒。我毕业后在啤酒厂工作,刚进公司,领导就要试试我们的酒量,好嘛,都是刚毕业的小伙子,一个比一个劲大,谁怕谁啊,来吧。结果呢,两桌总共二十个兄弟,都是雄赳赳气昂昂来的,回去的时候都是歪七扭八,走路整个身形都变形了。


一般来说,在正式场合的酒桌上讲究是比较多的,首先就是座次,中国的酒文化一半都体现在座次上,但我现在也没弄清楚怎么个讲究,每次都是默默的坐在偏向门口的位置,端茶、倒水、上菜就是我的职责;单位上吃饭,一般的流程都是,大领导先带一圈,一瓶啤酒,然后二领导带一圈,又是一瓶,一桌一般是四位大小的领导,刚开场四瓶就进去了,然后就是交叉了,一般这一流程下来每人最少要一箱,想我当时刚入职的新人,往往是在半途就会撑不住,然后就是厕所遭殃了,又不能提前退场,只能是吐完擦擦嘴再硬上,所以在经历的几年的折磨后我依然选择了辞职;酒桌上还有很多说法,什么“哥俩好”“一碰俩”“加深一个”,这都是一些劝酒的话,一旦碰上了这种酒虫子,那这个酒你就慢慢喝吧。

其实,山东人喝酒喝得是一份感情,酒场上习惯说“酒有多满,情有多深”、“酒满心诚”等等,喝酒还是因为感情才喝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