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杂食动物更易适应环境但数量和种类却很少

这不是违反了进化论吗

哦不的~~~

您的说法有个大前提错误。

杂食动物是人自己给动物的分类。然而纯粹的肉食动物或者纯粹的植食动物是不存在的。

狗亦会消化部分植物(猫可消化的植物会相对更少);人的牙齿证明是植食的,但对肉食没有意见;“兔子急了会咬人”其实说的是兔子也不排斥吃少部分肉;熊猫天天吃竹子,然而却是“食肉目”……

所以这个肉食和植食,现在区分是不甚明确的。只是我们总是习惯按自己眼前所见,简单给物种分类。

不过,从各种动物的祖先来看,严格偏肉食或者严格偏植食的分界还是很明确的,在进化的过程中,就以我们人来说,从纯粹素食,转变为肉食也占有相当比例,付出了很多代价。譬如,我们允许肠道内生存不少有益菌,中性菌,来帮助我们消化肉食【最初人的免疫系统是绝对会杀死他们的,但终于出现了一个基因突变的个体,肠道内开始能养他们了,人才能开始吃荤】

然后有了肠道细菌帮忙,牙齿不行也没法啊?终于,再次基因突变,有人尖牙比较发达,可以较为轻易撕开肉块了。

…………

然而,基因突变总是随机的,而且要获得一个有益突变总是很难的,譬如,想让乳酸菌,醋酸菌等在我们肠道里帮忙,结果有人的基因突变,让有害的细菌也能繁殖,直接卒……又如想让牙齿变得更利于吃肉,但有人基因突变,牙齿可能是歪的,或者不发育,或者像现在,你看看全世界多少人智齿长不出来最后要拔掉?!?!

所以你看看人为了消化肉食,走了多么艰难的路?

时至今日,偶尔还是可以看见有一些纯粹素食者(这里并不特指和尚之类宗教信仰),其中不乏有人一碰荤的就呕吐,还有譬如在我国,广泛存在一种不喜欢乳制品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厌恶奶酪。这其实都是很偶然的返祖现象,并且普遍特点都是对荤食的不耐受,而不是素食。

正是如此,人从植食走向杂食,是百万年进化的结果,而至今还不断有返祖的案例,推而广之,任何动物要做到从单一食谱进化为素食荤食比例接近,没有任何一个是简单的。

再以狗为例,实际上,现而今狗能消化的素食(碳水化合物)比其祖先真不知强到哪里去了。但这就又夹杂了人工饲养,人工干预基因选择的问题,那就又复杂了。

猫比狗驯化时间短很多,所以家猫的肉食比例远高于狗。这亦是明证。

总而言之:

    杂食仅是一个相对概念,并没有严格肉食或者严格素食的动物。

    但任何动物,能做到人这样荤素都有一定比例的,需要在进化之路上付出很多代价。

    如果不想付出代价,由人进行人工基因选择,也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3
首先,“杂食性”并不是生物分类学中的一项分法。它并不是一个科学、准确的说法。
然后你说它“多”还是“少”,得看你是拿什么和什么比的。(杂食动物,自然不能和整个生物界比)
最后杂食动物适应性强,是和它的同级,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比的。

1.“杂食性”这个说法并不具备特征性和规则性。它只是科普介绍时的一个扩展细节而已。
2.食物链的结构中,生产者>=消费者是很合理的一件事。因为每一级到上一级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呈金字塔关分布,越高级的越少。
这样才能养的起。
而说“杂食性”,首先得是动物,而且得是消费者(因为还有分解者那一大类,它并不在正常的金字塔梯度上),这就抛开了种类和数量都巨大的植物、微生物以及许多昆虫等等完全不谈,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尤其是“昆虫”“微生物”)都撇开了很大一部分。

这个时候你拿杂食动物去和整个生物界比,那当然是显的贼少了。
硬要说的话,自然是“少而精”。而且是很合理的。
3.杂食动物适应性强,是说在动物界中,杂食性的适应性比单一食性的适应性更强。它们更占优势,所以种类和数量在 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和高等动物比) 中占比也更高。
不是和整个生物界比的。
你要放到整个生物界去说,松树和鲨鱼,你说它哪个适应性比哪个强啊?这一个四季常青,一个水中一霸,但生存环境、各方面情况完全不同。这没法比。
比较都是在同级中,或者同样情况的种群中比的。不是说谁多就强,少就弱。
能活到现在的物种,有哪个能叫“弱”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