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之一,杨虎城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1893年生,原名忠祥,陕西蒲城人。早年参加陕西民军、护国军、靖国军。后任国民军第三师师长、国民军联军第十路军司令、第十军军长、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七军军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底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被撤职,被迫出国。全国抗战爆发后,被国民党囚禁。1949年9月惨遭杀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杨虎城简介: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

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

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 。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毛泽东: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中国共产党:杨虎城为“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张学良:自台北传真亲书贺词“敬念杨虎城先生百岁诞辰”,说杨虎城不过陪衬,后悔搭了杨虎城,西北军没用,令其伤心极。但张学良亦表示杨虎城是一个好人,也很愿意做一个大家认为爱国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袁荫盛:纵观杨虎城将军一生,他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捍卫者,他通过亲身实践走上了“联共救国”的道路,他是国民党左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因为抗日的问题和蒋先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发动了“西安事变”。史家对这些问题不尽然,不过从过去的历史看来,至少后来国共携手抗日,不能不说和“西安事变”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至少“西安事变”也有助于后来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这样的历史事实。

台湾学者郭冠英:国民党应抚平历史伤痕,正确看待“西安事变”。遭囚禁12年后,却被杀害,杨虎城受到了很大的冤屈。“西安事变”是一个爱国行为,国民党应积极抚平历史伤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虎城

第2个回答  2019-09-28

毛泽东: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中国共产党:杨虎城为“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张学良:自台北传真亲书贺词“敬念杨虎城先生百岁诞辰”,说杨虎城不过陪衬,后悔搭了杨虎城,西北军没用,令其伤心极。但张学良亦表示杨虎城是一个好人,也很愿意做一个大家认为爱国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袁荫盛:纵观杨虎城将军一生,他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捍卫者,他通过亲身实践走上了“联共救国”的道路,他是国民党左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因为抗日的问题和蒋先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发动了“西安事变”。史家对这些问题不尽然,不过从过去的历史看来,至少后来国共携手抗日,不能不说和“西安事变”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至少“西安事变”也有助于后来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这样的历史事实。

台湾学者郭冠英:国民党应抚平历史伤痕,正确看待“西安事变”。遭囚禁12年后,却被杀害,杨虎城受到了很大的冤屈。“西安事变”是一个爱国行为,国民党应积极抚平历史伤痕。

第3个回答  2019-09-21
  1、简介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成就最高的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主要成就
  杨虎城参与了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呼吁抗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与壮大的机会。
  3、人物评价
  张学良:自台北传真亲书贺词“敬念杨虎城先生百岁诞辰”说杨虎城不过陪衬,后悔搭了杨虎城,西北军没用,令其伤心极。但张学良亦表示杨虎城是一个好人,也很愿意做一个大家认为爱国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袁荫盛:纵观杨虎城将军一生,他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决捍卫者,他通过亲身实践走上了“联共救国”的道路,他是国民党左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因为抗日的问题和蒋先生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发动了“西安事变”。史家对这些问题不尽然,不过从过去的历史看来,至少后来国共携手抗日,不能不说和“西安事变”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至少“西安事变”也有助于后来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这样的历史事实。
第4个回答  2019-09-21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联军第十路军总司令,1930年任第十七路军军长,陕西省主席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存亡面临新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剿”红军。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反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逼张、杨进攻红军。张、杨在苦谏、“哭谏”无效后,遂于1936年12月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同时扣押了陈诚等来陕的几十名军政要员。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的当天,张、杨通电全国,说明被迫发动事变是为了敦促蒋介石进行抗战,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等八项抗日主张。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张、杨邀请,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25日,蒋介石被释放并由张学良亲自护送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令辞职“出洋考察”,后回国被囚禁,1949年9月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