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概况

如题所述

(一)经济概况

江苏省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机械、汽车、电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是江苏工业的主导产业,并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2007年全省GDP为25741.2亿元,占全国的10.3%,居全国第3位。

根据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及发展趋势,江苏全省可划分为苏锡常、宁镇扬、通盐泰、徐淮宿连4个经济区域。苏锡常经济区域是江苏的经济精华地带和全国乡镇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区内城镇密集、交通便利、产品商品率高且外向性强,已发展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电子工业、高档纺织品、家用电器等高精尖产业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宁镇扬经济区域是全省多种原材料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电子、机械、化学、石油化工基地,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农工商建运业的资源条件优越,南京港和镇江大港承担着出口贸易任务;通盐泰经济区域濒江临海,滩涂广阔,棉、麻、蚕桑、果等经济作物和江海水产品资源比较丰富,轻纺、电子、机械化工、食品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徐淮宿连经济区域,煤炭、矿产、海洋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丰富,是以采掘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经济区域。

江苏省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平原辽阔,水系发达,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长期以来有着精耕细作的传统和抗拒自然灾害的丰富经验,因而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江苏农村经济走上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建运服综合经营”的道路,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大批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0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等总产值为3064.7亿元,其中,农业1542.5亿元,占50.33%;林业58.9亿元,占1.92%;畜牧业704.4亿元,占22.98%;渔业579.0亿元,占18.8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3.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万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392.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7%。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列入考核的180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1.7%和23.9%,农产品出口增长18.6%。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农村五件实事成效显著。

2007年江苏省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企业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73.6亿元,增长18.9%,其中,轻、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为3891.1亿元和8582.5亿元,分别增长15.3%和20.6%。集体工业增加值485.4亿元,增长14.3%;私营工业增加值3527.5亿元,增长20.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5399.7亿元,增长18.6%;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5030.3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6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利税4383.3亿元,增长36.4%,其中利润2755.5亿元,增长43.3%。亏损企业亏损面11.3%,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69.3亿元,下降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9.1,提高22.4个百分点。

(二)社会生活概况

2007年,江苏省年末总人口为7624.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56.23万人,占总人口的53.2%;农村人口3568.27万人,占46.8%。

江苏省历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是我国科学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各级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体系和城乡教育网络。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1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5.47万人,在校生156.88万人,毕业生33.36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3.36万人,在校研究生9.65万人,毕业生2.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52.5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41万人,在校生3.04万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8.6%,高中阶段教育也基本普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7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幼儿园在园幼儿168.8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标准提高,覆盖面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完善。江苏省的科技力量与科研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3位。全省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近4000个,其中政府部门下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84个,企业办科研机构3125个。科技队伍迅速壮大,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9.1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14.2万人。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1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830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43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省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到工程设计、试验示范与推广等配置合理的开发体系。地学、天文学研究水平在全国领先,晶体物理、配位化学、计算机软件、电子、自动化、光纤通信、生物医学、建筑、水文、农业微生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研究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科学研究成果显著,技术市场较为活跃。2007年全省有5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其中自然科学奖7项、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39项。申请专利16578件,授权专利31770件,其中发明专利2220件。

江苏省近年来交通通讯能力不断提高。省内外交通连片成网,四通八达,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管道运输综合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江苏省内河航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多千米,全省内河航道2200多条,通航里程2.38万千米,居全国第一。省内公路主干道主要由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组成,并有高等级公路通往省外。全省以南京市为中心,已建成通达各市县、乡镇的密集的公路网。2007年全省公路里程13.4万千米,新增6760千米;铁路营业里程1606.9千米,铁路正线延展长度2311.8千米。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根据对5000户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8元,比上年增长16.3%,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人均消费性支出10715元,增长11.3%,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7%。根据对3400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1元,比上年增长12.9%,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792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41.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2.7平方米。在县城以上基本建立廉租房制度,部分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江苏省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保护和改善城乡环境。在农村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在城市综合治理水质、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绿化覆盖率已达30%以上。近年来,江苏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有所减轻。2007年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1.15万公顷。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太湖应急治理实现预期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大污染隐患得到整治,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逐年增多,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2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1个、国家园林城市12个、绿化模范城市(县)18个,均居全国前列;国家生态市6个,占全国的2/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