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这部电影的疑惑?

这部电影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当时苏联士兵的悲惨呢?

  兵临城下 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利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利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
  这电影是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的。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
  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
  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
  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
  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
  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
  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
  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
  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
  伤残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
  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
  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
  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
  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
  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
  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
  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
  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
  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
  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
  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
  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
  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
  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
  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
  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
  一级。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
  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
  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
  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
  打败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如此评述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狂轰滥炸:“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平民,摧毁苏军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一名德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苏军指挥官崔可夫回忆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到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
  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
《兵临城下》的幕后总指挥是一位“影不惊人死不休”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在1991年执导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胆、惟美,赋予这部三级作品相当的艺术性,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作,所以就连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辉也被不知不觉诱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贱”的感官大作。继《情人》之后让还拍摄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作品,部分作品由于歪曲事实而受到了批判。好在这次的作品已有史学家评论基本忠于史实,相信传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紧张的情节,融合让氏惟美的情爱描写一定会让影片极具观赏性。
http://baike.baidu.com/view/65532.htm
第2个回答  2006-10-30
瓦西里是真正的在二次大战中苏联著名的狙击手,因为战争总是残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