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为何被誉为他最好的作品?

如题所述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庭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并在农村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小说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它在不同的层面上触动了当代中国读者的灵魂。

路遥历十余年呕心沥血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从1975年至1985年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物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书中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玩偶,自强不息,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的主旋律最引人感动和共鸣。

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煌煌巨著,自面世以来,收获了无数忠实的读者。

如果没有茅盾文学奖,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浩瀚文海中的这颗沧海遗珠。斯人已逝,佳作永存。你我皆凡人,每日在生活的泥淖中艰难跋涉,我们懂得知足,也不轻言放弃。


有多少人当年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激动不已、热泪盈眶?为艰难的爱情、为苦难的生活、为不屈的奋斗、为黄土地的苍凉……

《平凡的世界》因此成为普通劳动者的枕边书,成为他们励志的宝典,成为他们须臾不离的精神的寄托。他们的生命因《平凡的世界》的存在而变得不同。也因此,30余年来读者大众的阅读热度始终不减。千千万万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的青年人,他们的人生因《平凡的世界》和路遥而被照亮。

《平凡的世界》内蕴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它让那些普通劳动者相信,平凡的人生深具意义,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内在的价值和尊严。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普通生命也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只要世界奋进的力量不息,那些如孙少平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就仍需要《平凡的世界》,需要被不息奋进的力量唤起,去追求美好人生价值的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比较大,喜欢他的读者特别多,而且这部作品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因此,这部作品是路遥的代表作。
第2个回答  2020-12-18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第3个回答  2020-12-18
《平凡的世界》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为了写作这部伟大的作品,路遥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吃尽了苦头,身心俱损,甚至献出了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