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的幼虫水虿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

如题所述

蜻蜓是毫无疑问的益虫,因为在它的食谱中,全部都是昆虫,而且是以有害的昆虫为主。但是蜻蜓幼虫的“益害”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水虿(chai,蜻蜓幼虫),一生都生活在水中,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昆虫,在水中会吃小鱼,在自然界中,当然没有人在意的,但是如果是出现在鱼塘里,就让许多鱼塘主头疼不已了。

那么,水虿真的会吃鱼吗?它究竟是害虫还是益虫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真正的水虿。

蜻蜓的生长过程

蜻蜓是我们儿时最常见的一种昆虫,尤其是在每年的麦收季节,成群的蜻蜓会出现在大街小巷。蜻蜓是现存眼睛数量最多的昆虫,没有之一,它一对大大的复眼中,约有2.8万个单眼,这让蜻蜓能够360°无死角的观察周围的环境。不过,尽管蜻蜓洞察力强、飞行能力强,但在以前,想要拿个扫帚扑一只还是比较轻松的(数量太多了)。

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回不去的不止有童年,还有童年时带给我们快乐的那些昆虫和动物。好了,我们言归正传。




蜻蜓是一种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它一生要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少了一个成蛹的阶段。其中幼虫就是水虿,成虫是蜻蜓。

每年的4-5月份开始,蜻蜓的幼虫陆续的孵化,到了6-7月份是它们产卵的高峰期,此时,我们能够看到蜻蜓主要集中在有水的地方活动,如果你观察一会,你会看到“蜻蜓点水”,蜻蜓一旦点水了就证明它已经完成了交配,正在排卵了。

水虿底是害虫还是益虫?

对于蜻蜓的“害、益”,大多数的人没有任何的疑问,因为作为一种擅长飞行的肉食性昆虫,蜻蜓在每年的夏季是最活跃的,而在夏季同样活跃的昆虫就是蚊子、苍蝇等害虫了,所以,这些害虫几乎占据了蜻蜓捕食的全部,也就是说蜻蜓是毫无疑问的“益虫”。

剩下有争议的就是水虿了。作为蜻蜓的幼虫,水虿曾经是我们下河摸鱼时常见的一种昆虫,它整个外观看起来跟蜻蜓差不多,只不过比蜻蜓要粗壮一些,而且它还没有翅膀。

不同蜻蜓的水虿在生长周期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环境的温度决定,通常在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它们的卵会在当年孵化为幼虫,而且幼虫会在2-3个月内蜕变成蜻蜓。而在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蜻蜓的卵大多数不会立即孵化,而是以卵的形态过冬,到来年的4-5月份孵化为幼虫。(下图为蜻蜓的卵)

通常不是在当年孵化的蜻蜓,它们都会以水虿的形态在水中待1-2年,甚至是7-8年。当然,无论是哪一种蜻蜓,它在幼虫形态的时间占了它全部生命的95%,甚至是以上。这一点与蝉非常相似,蝉也是以若虫(知了猴)的形态度过一生超过95%以上的时间,而且蝉的若虫也是不经过成蛹,直接羽化成成虫。

水虿与它的成虫一样,都是肉食性的,它们的体色以暗褐色和暗绿色为主,它之所以能够在水中呼吸是因为它有一个像鱼类那样的腮部。刚刚孵化的水虿是没有腿的,此时它们在水中非常的被动,不过这个阶段很快就会结束,因为它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就会完成第一次蜕皮。之后,它会长出腿部以及三条触须。

水虿在水中要经历8-15次的蜕皮,每一次蜕皮水虿会长大一点,到了最后一次蜕皮之前,水虿的身体结构已经发生了大的转变,包括鳃退化以及口器的退化,所以到了末龄的水虿已经无法进食,而且它们必须腹部朝上的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此时它们必须通过腹部的气门来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氧气了。

作为一种肉食性昆虫,水虿是不挑食的,在幼虫期,它主要是通过三条触角来感受水波动的变化,从而判断猎物的位置以及是否适合自己捕猎。

在前几龄,由于水虿的体型较小,所以它们只能以体型较小的水生昆虫以及一些昆虫的幼虫(比如蚊子的幼虫孑孓)为食,到了后几龄开始,它的体型变大,才有了捕食小鱼以及蝌蚪的能力。

因此,从水虿的整体食性上看,小鱼并非它的主食,甚至说小鱼只是它邻近蜕变之前才会吃的存在,而在整个的幼虫期,水虿其实是以各种昆虫和幼虫为食的,尤其是在蚊子繁殖的旺季(夏季),孑孓占了它猎物非常大的比重。所以,水虿虽然是肉食性昆虫,但是它对小鱼的危害比较少,反而会消灭许多在水中生长的害虫,这符合“益虫”的定义。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蜻蜓还是水虿对我们都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小伙伴们可能也注意到了,如今的蜻蜓比起我们儿时已经少了太多太多了,这与我们人类的活动是分不开的(捕鱼时的一网打尽、农药的使用、水环境的污染等等),甚至有一些种类减少到了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地步(比如尖板曦箭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4

蜻蜓的幼虫水虿是益虫。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 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扩展资料
1、常见的益虫有蜜蜂、蜻蜓、螳螂、瓢虫等,它们可以产蜜、吞食捉虫,对人类生活有益。常见的害虫有蝗虫、蚜虫、天牛、白蚁、蚊子、苍蝇、跳蚤、虱子等,它们吃食农作物,破坏树木,损害建筑。
2、蜻蜓目主要包括两大类昆虫,一类是蜻蜓;另一类是豆娘。蜻蜓目的种类为肉食性昆虫,它们是由三叠纪(约2亿多年前)存在的一个进化枝分化形成的。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和描述的蜻蜓目的种类约为6500种。
3、蜻蜓和豆娘虽然外形相似,但非常容易区分:蜻蜓的体形一般较大,在飞行停歇时,总是把两对翅膀平伸在身体的两侧;而豆娘体形娇小可爱,休息时总是把两对翅膀直立在身体背部上方。这两类昆虫中都有很多美丽的种类,而且“蜻蜓”和“豆娘”这两个名字也让人听着十分的悦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31
蜻蜓是益虫。蜻蜓是益虫的原因: 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
第3个回答  2021-12-16
应该是益虫,因为水虿可以变成蜻蜓,而蜻蜓就是益虫,所以说蜻蜓的幼虫水虿也是益虫,不应该属于害虫,而是属于益虫。
第4个回答  2021-12-16
是害虫。因为这种虫子具有一定的病毒,所以是一种害虫,对生态环境有破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