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位儿童作家姓郑,请问他是谁?

如题所述

上海有一位儿童作家姓郑,这位作家是郑春华。

一、人物介绍:

郑春华,女,1959年生,浙江淳安人,回族。中国作协会员。高中毕业曾去过农场,当过保育员。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1981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

后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2017年11月16日,她创作的《屋檐下的腊八粥》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奖年度图书(绘本)奖。

二、代表作品: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书累计印数近300万册,156集同名动画片在多家电视台热播;有这么一件趣事,曾有个小男孩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你再打我,我就不要你了,去找‘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创作灵感确实源自这位女作家的大脑袋儿子。而“大头儿子的妈妈”也成了作家郑春华的代名词。

《马鸣加和匿名信》是“大头儿子”升级版,《窗边的小豆豆》男生版。本书包括《马妈归》《壁橱里的玩具》《胆小鬼将军》《匿名信》《马氏牛顿》等十个故事。是有关男孩马鸣加的学校生活的系列故事。作家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马鸣加的学校生活和成长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贴近孩子们的理解,写出了孩子们的心思。故事富有情趣,充溢其中的更是一种真正的幽默和轻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2

“郑春华,女,1959年生,浙江淳安人,回族。中国作协会员。高中毕业曾去过农场,当过保育员。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1981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后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1959年出生在一个回族家庭,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她就与洋娃娃为伴,“那时我就希望隔壁能来个小朋友,直到现在,我特别喜欢小孩子。”1979年,郑春华当上了一名托儿所保育员,这是很适合她的工作。“孩子们太可爱了,每天都能碰到许多有趣的事。”晚饭桌上,郑春华不停地给父母讲起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郑春华的父亲郑成义是一位工人作家,他建议女儿把这些故事写下来。郑春华由此开始了创作之路。

1980年,上海举办全市青年诗歌创作比赛。评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圣野欣喜地发现了唯一一首以儿童题材、儿童角度创作的诗歌《小床》。它的作者就是郑春华,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单位同事的小儿子“贝贝”。贝贝想把小床换成大床,但是真到了换床的时候又舍不得地哭了。年轻的女诗人诗兴勃发:“小床,像洁净的睡莲,莲心就是宝宝……”最终,这首充满爱心的诗作被评为比赛的一等奖。

1981年,郑春华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编辑。在那里,郑春华得到了朱庆坪、鲁兵等一批老前辈的悉心指导。至今,她还保留着一个习惯,定期到幼儿园、托儿所呆上十天半个月,体味童心。

1990年起动笔创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018年11月,出版小说《米斗的大计划》。

第2个回答  2022-04-30

是郑春华,人在上海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原著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女士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独家电话采访,她透露,18年前,作为一名文学编辑,她感叹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少之又少,不得已动笔写下了156个故事,并被“三顾茅庐”后,又写了动画片剧本。

18年前,郑春华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几乎家喻户晓,已成为我国儿童文学原创领域经典式的作品,大头儿子已成为中国儿童自己的动画明星。

第3个回答  2022-04-27

上海有一位儿童作家姓郑,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

他是中国作家,中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的第一人,曾获中华慈善楷模奖,多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代表作品有《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5-05

郑春华是上海市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颇丰,其中《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屋檐下的腊八粥》备受大众喜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