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尹希17岁哈佛读博,本是我国物理新星,却娶美国媳妇,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抬眼望去,浩瀚的天际有满天的星星。在我们的世界里,总是有人似乎生来就有着让人羡慕的东西。有些人有金钱,有些人是身世,还有些人是智商。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人就是这样一个神童,一路平步青云。不过,当人生的十字路口向他敞开远方时,他又会如何选择呢?

“神童”

1983年一月,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尹希后来被人们称为天才儿童的“神童”。那么他的人生到底是如何让人震惊呢?

尹希的父母都是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尹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很多我们上了大学才会学到的东西。而且他的父母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启发他的科学思维,给他展示自然和科学的魅力。

当然他的父母不仅仅注重科学方面的培养,还注重尹希文学和国学的素养,从小让他学习唐诗宋词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教他要用文字去告诉别人他的经验和研究。而这一切对于尹希来说并不是被逼着学习,而是他对这些知识点真的很有兴趣也愿意动手去做。

除此之外,尹希的父母并没有让孩子待在屋里死读书,而是鼓励他在玩中找灵感,让他多和朋友们交流,多关注身边的自然变化。并且尹希还是马拉松的爱好者,后面还取得了马拉松协会的认证证书。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尹希展现了他对知识最大的兴趣,也展示了自己在数学物理上的天赋。在八岁的时候便开始在书橱拿大学的微积分课本看,还在实验室里努力的寻找着发生神奇变化的原理。1993年,这个别人眼里还未满十岁的小“神童”,进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实验班,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他却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从全班十六名升到了第一名

他只在实验里学习了三年便参加了高考,当时年仅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少年班”是中国科技大学特别建造的,专门为像尹希这样的,我们所说的“神童”而设立的。1996年9月6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也刊登了这则新闻,从那时候起,尹希便被寄予众望,所有人都在关注他的成长。

在当年高考结束后,尹希清楚的知道进入中科大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准备出国留学,去哈佛大学找到能给自己研究的实验室。,即使在中科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里,他依旧鹤立鸡群,在中科大完成了五年本科制的学习后,表现突出的尹希同时收到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的录取通知书。

在当年高考结束后,尹希清楚的知道进入中科大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准备出国留学,去哈佛大学找到能给自己研究的实验室。,即使在中科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里,他依旧鹤立鸡群,在中科大完成了五年本科制的学习后,表现突出的尹希同时收到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的录取通知书。

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梦想中的哈佛大学,那一年尹希才仅仅十七岁。他是当年去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龄最小的学生。进入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他,选择的研究方向仍旧是理论物理学。

留学

2001年,只有17岁的尹希拿着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开始了他在哈佛的开启了他的硕博生涯。尹希在读博的期间获得的成就十分显著,尤其在弦理论方面的成绩,让他的导师、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弦论领军人物安德鲁·施特罗明格都刮目相看。

2006年,尹希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并打算回国效力,但哈佛为了留住他,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学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300年规定,允许他进行博士后课程的研究。在留校的第二年,年仅24岁的尹希博士被哈佛大学聘为物理系助理教授。2015年,未满32岁的年轻的尹希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学正教授,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在2013年,尹希获得具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斯隆研究奖,同年,受他的母校中科大的邀请,开始进行暑假课程的教学。并在2016年获得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这个奖项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全球物理、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此大的成就,如果他能够回到祖国的话,一定会成为我国物理界新的闪耀明星

据一些媒体报道,尹希在学成后,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美国娶妻生子,有了安逸、稳定的家庭。而且到如今,他仍旧在哈佛当教授。

抉择

对于尹希选择留在美国发展的决定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甚至愤恨。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就问到了尹希关于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当初他是这样表述的,他很看重工作的环境他喜欢哈佛自由专注的研究氛围,欣赏哈佛成熟专业的研究团。

他认为,他在哈佛能够探索到更多的宝藏和奥秘。另外,他也指出,如果他要回国,他不会一个人走,本着对团队,对科研负责的态度,也会带着整个组的物理科学家回国。而有些许无奈的答复也应该让我们深思。

对于尹希的选择,其实我们不能评判太多,对待科学我们还是应更加严谨的去审视,看到差距才能弥补差距。况且尹希研究的是弦理论,但当时中国做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当少,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尹希想要得到的科研器材国内也是无法供应的,所以现在的我们也应该要认证研究科研技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国内,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当然,对于尹希来说,他的选择只是对于当时他个人而言是最好的,当时中国的科技研究设备和氛围的确没有外国强大,尹希作为一个科学家,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地点这也是极好的。选择了一个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地方,为世界挖掘更多的科研成果,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并不能用我们自己单一的想法和评判标准去评价别人的做法。

尹希是一位神童,他从小便展现了自己在数学物理上的天赋,加上他自己的努力,走出国门。在他的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不过是朝着他自己的方向走得远了些,也许他选择了留在美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爱国”的。

但或许,我们应该从他的选择中看到更多,他是一名科学家,当年国家的科研实力还不足以让他从哈佛优秀的科研环境中回归,可能对他来说,他选择了一条相对来说对他的研究更加便捷的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科学家齐聚北京,举办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式。最后上台做报告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面对众多权威科学家,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台下几百人听得饶有兴味。

如果不是新闻报道,恐怕没人相信,这个年仅22岁的青年已经拿到了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破例让他以博士后的身份留校,进行科研工作。他就是有着“神童”之称的尹希。

尹希的名字曾经轰动全国。

尹希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妈妈上大学时的微积分课本,作文也写得非常好,父母决定让他跳级。9岁半的尹希进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这是全国知名的少年班,主要招收10岁以下的早慧孩子,通过超前教育,让他们四年内学完高中课程,然后参加高考。

少年班有人学了三年就考上大学,尹希听说后,也下定决心三年就考大学。他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老师们同意了他的申请,专门为他制定了学习计划。

智力超常的少年,全国不下二三十万,有许多人被耽搁了,或者重演了“伤仲永”,真正出类拔萃者并不多。成长期的人格养成尤为重要。

在少年班期间,尹希和同学代表北京八中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老师当众宣称,尹希是班里的种子选手,就靠他拿奖了。这反而让小小年纪的尹希感受到了压力,状态不佳,没有拿到名次。经过老师的斡旋,他又参加了复试,终于给班里捧回了一个二等奖。

尹希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年仅12岁就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成为96级最小的一个学生。多家报刊报道了这个令人惊奇的少年,不少媒体记者涌向尹希的学校和家中,想要一睹神童的风采。

进入中科大的第一年,尹希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上大二时候才意识到要加把劲学习。他开始早起晚睡做功课,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年年获得奖学金。勤奋加上先天的聪颖,尹希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17岁的尹希考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哈佛大学为他提供了2万多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实际上,尹希此次报考了美国排名前十的著名学府,同时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名校录取,但他最终选择了哈佛,继续攻读最感兴趣的理论物理。

尹希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原本不允许“学术近亲繁殖”,但破例邀请尹希继续留校做研究。因为尹希读博期间的课题比较独立,和他的导师属于合作关系,而且他的科研资金来源是一家私人基金,因此不属于“近亲繁殖”。用尹希的话说,他开始做自己的“老板”,自己找课题,和原来的导师讨论课题是否具备研究价值。

24岁的尹希成为哈佛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公布消息,尹希晋升为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2岁,创最年轻的华人教授记录,跻身世界一流科学家之列。

尹希拥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最前沿的弦理论,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等。作为最年轻的物理学家之一,他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尹希都会全力以赴地做好。闲暇时,尹希最爱体育运动。他开始练习马拉松。

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患了骨膜炎。最终他强忍疼痛,花4个多小时跑完了42公里的路程,其中还有崎岖不平的山道。筋疲力尽到达终点后,组织者为他颁发了马拉松长跑证书。但他是被校友架着送回学校的,休息三四天才缓过劲来。

尹希获得荣获了该年度的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该奖项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夫妇设立,不少世界知名的企业家赞助,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是世界科学界“第一巨奖”。

尹希受邀回到中科大物理学院,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超弦微扰理论》课程,这是对祖国的回馈。

据有关报道,尹希近年来曾接受国内媒体采访,被问及是否有回国工作的计划。尹希表示,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单薄,将来时机成熟,他愿意带领一个团队回国。

参考资料:中科大《9600校友尹希:二十二岁哈佛博士后

第2个回答  2021-01-16

我认为是因为中国对优秀留学生方面给予的待遇很少,不如国外的待遇。还一个原因就是在国外呆久了,慢慢的失去了当初的“中国心”。

物理这门知识,对很多人来说一窍不通。然而物理这门知识对人的智商要求很高,像历史上的爱因斯坦,牛顿,在美国物理学家中智商最低的是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

抬眼望去,浩瀚的天际有满天的星星。在我们的世界里,总是有人似乎生来就有着让人羡慕的东西。有些人有金钱,有些人是身世,还有些人是智商。

 尹希出生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尹希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出生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尹希,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接触到了我们很多大学才会学到的东西。尹希的父母从小就开始启发他的科学思维,给尹希展示自然科学的魅力。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尹希展现了他对知识最大的兴趣,也展示了自己在数学物理上的天赋。在八岁的时候便开始在书橱拿大学的微积分课本看,还在实验室里努力地寻找着发生神奇变化的原理。

尹希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

尹希已经在美国组建了家庭,结婚十几年,娶了个美国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尹希说他也并不是很在乎现在所做的东西。对他来说生活快乐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是次要的。一个物理天才,最后的结果,令人唏嘘!尤其是他选择效忠美国,令我们非常心痛,因为我们又一次给美国“做了嫁衣”。

一、国内缺少优秀留学的发展的地方,待遇不如国外

虽然我们对于留学生,尤其是优秀的留学生越来越重视,给的待遇也越来越高,但是毫无疑问,这些还远远不够。

光从金钱方面来看,其收入远远的低于明星,虽然明星各种丑闻,绯闻不断,但是耐不住收入高呀。人家几小时收入上千万,这是我们国内科学家能比得了的吗?

地位方面也不如明星,就国内科学家在座的各位又知道几个呢?

二、自己的抉择

对于尹希的选择,其实我们不能评判太多,对待科学我们还是应更加严谨地去审视,看到差距才能弥补差距。况且尹希研究的是弦理论,但中国做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当少,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

尹希想要得到的科研器材国内也是无法供应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要认证研究科研技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国内,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对于尹希来说这种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中国的科研设备与国内科研的分为确实没有国外好。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角度出发,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研究方向与地点。其实在哪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挖掘出世界更多的科研成果,我们不能用那么单一的想法去评判别的选择。

三、水土不服

看看尹希的经历就知道,他在美国评教授,是由专业的委员会进行评价,评定工作主要是看重研究工作,是不是最出色的人,这与论文数量完全没有关系,更不用去搞人际关系。

我们对于尹希选择留在美国发展的抉择感觉很可惜。主要是因为如果尹希回国了,那么他不会一个人走,本着对团队,对科研负责的态度,也会带领整个组的物理科学家回国的,这个答复属实感到无奈,惋惜。这些问题我们也应该进行深思。

四、看重业务

尹希的学业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加上自己超高的智力,专业也很好。但这只是一方面,在尹希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了家庭对尹希的”教育“,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民族的传承。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自然而然的就会选择个人利益。

我们当中有很多学霸就是这样,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优秀,被高看一眼,从而获得更多的照顾与特权。他们把这些东西归功于自己的天赋,对于别人的好,视而不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这句诗,诠释了“爱国不需要理由”,当年施一公回国,是因为他心中有这句话,当年郑强回国,他心里也装着这句话。

随着中国越来越发达,回国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只要中国强大起来,那些所谓留在国外的理由就不在可能是理由。

第3个回答  2021-01-12

抬眼望去,浩瀚的天际有满天的星星。在我们的世界里,总是有人似乎生来就有着让人羡慕的东西。有些人有金钱,有些人是身世,还有些人是智商。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人就是这样一个神童,一路平步青云。不过,当人生的十字路口向他敞开远方时,他又会如何选择呢?

“神童”

1983年一月,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尹希,后来被人们称为天才儿童的“神童”。那么他的人生到底是如何让人震惊呢?

尹希的父母都是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尹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很多我们上了大学才会学到的东西。而且他的父母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启发他的科学思维,给他展示自然和科学的魅力。

当然他的父母不仅仅注重科学方面的培养,还注重尹希文学和国学的素养,从小让他学习唐诗宋词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教他要用文字去告诉别人他的经验和研究。而这一切对于尹希来说并不是被逼着学习,而是他对这些知识点真的很有兴趣也愿意动手去做。

除此之外,尹希的父母并没有让孩子待在屋里死读书,而是鼓励他在玩中找灵感,让他多和朋友们交流,多关注身边的自然变化。并且尹希还是马拉松的爱好者,后面还取得了马拉松协会的认证证书。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尹希展现了他对知识最大的兴趣,也展示了自己在数学物理上的天赋。在八岁的时候便开始在书橱拿大学的微积分课本看,还在实验室里努力的寻找着发生神奇变化的原理。1993年,这个别人眼里还未满十岁的小“神童”,进入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实验班,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他却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从全班十六名升到了第一名。

他只在实验里学习了三年便参加了高考,当时年仅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少年班”是中国科技大学特别建造的,专门为像尹希这样的,我们所说的“神童”而设立的。1996年9月6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也刊登了这则新闻,从那时候起,尹希便被寄予众望,所有人都在关注他的成长。

在当年高考结束后,尹希清楚的知道进入中科大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准备出国留学,去哈佛大学找到能给自己研究的实验室。,即使在中科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里,他依旧鹤立鸡群,在中科大完成了五年本科制的学习后,表现突出的尹希同时收到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的录取通知书。

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梦想中的哈佛大学,那一年尹希才仅仅十七岁。他是当年去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龄最小的学生。进入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他,选择的研究方向仍旧是理论物理学。

留学

2001年,只有17岁的尹希拿着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开始了他在哈佛的开启了他的硕博生涯。尹希在读博的期间获得的成就十分显著,尤其在弦理论方面的成绩,让他的导师、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弦论领军人物安德鲁·施特罗明格都刮目相看。

2006年,尹希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并打算回国效力,但哈佛为了留住他,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学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300年规定,允许他进行博士后课程的研究。在留校的第二年,年仅24岁的尹希博士被哈佛大学聘为物理系助理教授。2015年,未满32岁的年轻的尹希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学正教授,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在2013年,尹希获得具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斯隆研究奖,同年,受他的母校中科大的邀请,开始进行暑假课程的教学。并在2016年获得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这个奖项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全球物理、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此大的成就,如果他能够回到祖国的话,一定会成为我国物理界新的闪耀明星。

据一些媒体报道,尹希在学成后,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美国娶妻生子,有了安逸、稳定的家庭。而且到如今,他仍旧在哈佛当教授。

抉择

对于尹希选择留在美国发展的决定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甚至愤恨。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就问到了尹希关于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当初他是这样表述的,他很看重工作的环境,他喜欢哈佛自由专注的研究氛围,欣赏哈佛成熟专业的研究团。

他认为,他在哈佛能够探索到更多的宝藏和奥秘。另外,他也指出,如果他要回国,他不会一个人走,本着对团队,对科研负责的态度,也会带着整个组的物理科学家回国。而有些许无奈的答复也应该让我们深思。

对于尹希的选择,其实我们不能评判太多,对待科学我们还是应更加严谨的去审视,看到差距才能弥补差距。况且尹希研究的是弦理论,但当时中国做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当少,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尹希想要得到的科研器材国内也是无法供应的,所以现在的我们也应该要认证研究科研技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国内,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当然,对于尹希来说,他的选择只是对于当时他个人而言是最好的,当时中国的科技研究设备和氛围的确没有外国强大,尹希作为一个科学家,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地点这也是极好的。选择了一个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地方,为世界挖掘更多的科研成果,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并不能用我们自己单一的想法和评判标准去评价别人的做法。

尹希是一位神童,他从小便展现了自己在数学物理上的天赋,加上他自己的努力,走出国门。在他的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不过是朝着他自己的方向走得远了些,也许他选择了留在美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爱国”的。

但或许,我们应该从他的选择中看到更多,他是一名科学家,当年国家的科研实力还不足以让他从哈佛优秀的科研环境中回归,可能对他来说,他选择了一条相对来说对他的研究更加便捷的道路。

第4个回答  2021-01-12
现在还在美国工作,生活得还可以,跟媳妇也挺恩爱的,只是辜负了国家对他的栽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