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的《经行岚州》全文翻译不需要赏析啊!就要白话文的一联一联的纯翻译啊!超级急啊有大佬在吗

如题所述

全文翻译:

河东道的北面地方春天来得迟,岚州城的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去了又回可花儿都还没有开放,一场雪还没有融化又来了一场雪。

听着流水淙淙的清音仿佛琴声,看着白雪皑皑让人怀疑是在画中。

蓦然惊醒才发觉自己公务在身,只好扬鞭催马在艰险的路上前行。

原文:

经行岚州

唐代:杜审言 

选自全唐诗:卷62_22。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音:

jīng xíng lán zhōu

běi dì chūn guāng wǎn , biān chéng qì hòu hán 。
wǎng lái huā bù fā , xīn jiù xuě réng cán 。
shuǐ zuò qín zhōng tīng , shān yí huà lǐ kàn 。
zì jīng qiān yuǎn yì , jiān xiǎn cù zhēng ān 。

扩展资料: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诗人所在的隰城县距岚州不是很远,但岚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时间都是春天,去时约在阴历二月底,返时大概是三月初。

三月底隰城一带已是杏红柳绿,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岚州却仍冬意萧索花树皆未发。所以诗的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

“往”“来”两个动词连用作时间副词,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呢?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

“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这毕竟是岚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来往”是写诗人的活动,“花不发”是诗人往来时的观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较。这比较是与诗人所出发之地及所返回之地隰城的比较,从这联诗可以体会到诗人以少胜多的深厚笔力。

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杜审言是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人,凡是他到过的地方无不对之产生美感,无论是北国、南荒、江左、中原,祖国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笔下都异彩纷呈,各自显现出独特的美来。就是边城岚州,诗人也把它写得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深挚的热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7

译文:

北面地方,春天来得迟,岚州城的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诗人往返多次经过岚州城的时候,花儿都还没有开放,前一场雪和后一场雪都还没有融化完, 还有残雪。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诗人自己忽然惊醒过来,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原文:

经行岚州

唐代: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扩展资料:

解析:

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

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往”“来”两个动词连用作时间副词,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

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呢。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这毕竟是岚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

“来往”是写诗人的活动,“花不发”是诗人往来时的观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较。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

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

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诗圣”杜甫的祖父。

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有一次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问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何原因。

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审言还曾说:“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我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成为学生。”他的自负傲慢就像这样。后来审言因事获罪,被降职为吉州司户参军。到武则天将他召回,准备重用他时,问他:“你高兴吗?”

审言手舞足蹈,表示谢恩。武后命他作《欢喜诗》一首,诗写得令武后满意,受职为著作郎。后来他又任修文馆直学士,直到他病逝。当初审言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

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四十多首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