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看的童话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吕鸿雁/文

张德芬的著作《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以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跟大家分享心想事成的秘密。

这是一个浪漫的童话故事。阿南是一个普通的贫穷农民,为了娶得漂亮的公主,而踏上了一条神秘探险之路,路途中他险遭不测,被王子搭救。王子向他传授了心想事成秘密背后的秘密,就是专门分析、探讨我们人生模式的成因,还有几种特别有效的对治方式。

最后,他实现了愿望,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迎娶了自己心目中真正所爱的人。

当王子问阿南为什么喜欢公主?阿南说:“公主花容月貌,很少有人看了不动心的。”王子继续追问,还有吗?阿南仔细想一想除了漂亮,好像没有其他的理由了。

王子让阿南问一问自己的内心,迎娶公主是不是自己真正的愿望,因为我们的愿望会有很多陷阱。

这时的阿南进入了梦境,他和公主结婚了。公主从小娇生惯养,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开始他们的婚姻很幸福,时间久了公主的坏脾气显露出来。她对待阿南趾高气昂,经常用命令的语气说话。

一天公主让阿南去厨房拿吃的,阿南看见了阿秀的脸上有疤痕。在阿南的逼问️下,阿秀说出了实情,那道伤疤是因为救阿南留下的。阿南十分难过,想把阿秀揽入怀中,这是公主出现了十分气愤。阿秀被逼无奈跳进自杀。

当阿南从梦中醒来的时候,他才清楚的看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他只是因为公主漂亮才迎娶她,那不是真正的爱情。他的愿望是虚幻的,是难以心想事成的,即使实现了也不会拥有美好的结局。

阿南这时发现,自己原来是虚荣心作祟,他和公主实际一点感情都没有,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想迎娶公主,更何况两个人的地位相差甚远。

阿南想如果可以娶到一个平凡、但是温柔美貌、情投意合的姑娘,也是很好的。

他深深地体会到,自己信誓旦旦地发愿,冒那么多显,现在看来是多么的不值得,多么的可笑。

一个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这一生是为了什么活着,多么的重要。有的人没有探索内心真正的需要,然后盲目地追求,忙碌了一生,到头来事与愿违。

看过渔夫的心想事成,就觉得很耐人寻味。渔夫原本很满意他的生活,每天早上在湖边和朋友聊天、打渔;中午回家吃饭,和老婆睡个午觉,晒晒太阳,做做家里的事;傍晚孩子放学回来,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却因陌生人的一番展望而动了心,求教于王子,王子问:“那样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辛苦了半天,兜了一个大圈,还不是回到原点。”于是就把他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渔夫过于平庸,一辈子不够精彩。我想说话,我们的生活是自己赋予的意义,如果自己快乐幸福就足够了。

如果自己想更大的天地,想享受外面的精彩,那去拼搏好了。只要我们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觉得自己白白活一遭就行!

阿南努力回想自己生命中,究竟有哪些上瘾的情绪。

他想到自己有,不够好、自卑、自怜的情绪,还有自责愧疚。对这些情绪上瘾多可怕。

当我们拥有这些错误信念的时候,是难以心想事成的。这些信念就像一个导航系统,在潜意识的层面掌管我们的人生,所以表意识上的发愿、立志,根本就没有用!

多年前,英国有一个马戏团失火,烧死了几头大象。后来收拾善后的时候,有人发现,那些大象只是被一根细绳拴在一根很细的木杆上面,但是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苗上身,也不敢迈出一步。

这些细绳如同我们过去固有的观念,在束缚我们的内心,而我们深信不疑,这是我们最大的阻碍。

比如:越是瞧不起有钱人,嫉妒有钱人的人,自己永远不会有钱,因为他对有钱和钱的负面态度,反而把他们推得更远。有些人认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她们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

有一个朋友和我说,她发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和老公吵架心理就不舒服,吵架可以缓解她的焦虑。当她知道这个固有模式以后,她再也不想玩这种剧情了。以前,她希望老公浪漫一些,可惜他是一个木头疙瘩。由于她的改变,在520这天,老公竟然送她一大捧鲜花。她收到意外的惊喜,激动得如同一个刚谈恋爱的女生。

我们的头脑是制造戏码和编剧的高手,但是真正的自由是你能够理解到,你不必听你脑袋里的那个声音,而且,想思考的时候就思考,想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

受害者角色,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就是不为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情负责,只会责怪别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如果有什么该做但是做不到的,就会说:没办法……这种模式常见的情绪是委屈。

从小采用的惯性反应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是根据现在你是谁、未来你想要什么来重新设定我们的信念,并且要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设定。

我想说,这本书如导航仪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一直相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园,我们通过心灵成长,会获得繁花似锦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