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菲丽西》: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这部电影让我看得非常惆怅。

一方面它当然是美的。

阔大的舞台、金色花纹的舞衣、学跳舞的小姑娘在练功房仪态万方,也会让中年人觉得少女也被芭蕾唤起。

可另一方面,电影却讲了一个糟糕的故事。

作为给一部低龄儿童看的电影,它的价值观很成问题。

象大部分童话一样,对幸福描述得过于顺畅,因此过于不切实际。

虽然说造梦本就是童话的宗旨。

但这部片子,实在应该改名叫《心想事成的菲丽西》。

孤儿菲丽西的回忆里,亡母总是带着还是婴儿的她在草地上腾空跳跃。

自幼热爱跳舞却在孤儿院里始终被压抑,菲丽西跟青梅竹马的发明家小伙伴,带着妈妈的遗物——以芭蕾舞娘为主题的八音盒,顺利逃过监控,搭火车去了巴黎。

一进巴黎,两个人就失散了,可菲尔西却因此误打误撞去了芭蕾舞剧院。

看完芭蕾舞主角优美的表演后,她遇见在歌剧院工作的黛尔特,跟她回了家。

从这里开始,就看出编剧的懒了,她给菲丽西开了金手指。

简直跟金庸小说的男主遇到传说中的“扫地僧”似的,穿着黑衣服扫地的卡米耶也是高手,全程用独家秘密方法教授她。

当然最终被冒名顶替的卡米耶找上门来,要求惩罚她。

连劈叉都不会的女主,慢慢适应了挑剔老师的要求之后,居然斗舞都能胜过技术顶级每天下苦功夫练的卡米耶。

连一贯严厉的老师都站她那边,觉得热情比技术更重要。

我觉得这种奇怪的三观大概是宽松时代的通病吧。

热情比努力重要,兴趣比认真重要。

全世界的影视作品大概都意识到了……

所以日本才拍《宽松世代又如何》,跟“在行”式的,年轻一代按小时收费,约老专家坐在咖啡厅里听哭诉。

其实教坏小孩子。

热情比不热情重要,大概是因为热情能促进从业者更努力地训练。

红舞鞋意味着什么?

在安徒生童话里,红鞋子美丽诱惑,有着魔力,穿上它就能跳出轻快优美的舞蹈。

可是一旦穿上就无法脱下,只能任由它带着旋转至天堂或者地狱。

故事里的珈伦为了摆脱这双鞋子,只好请屠夫砍下自己的双脚。

那并不是个轻松的童话,从愉快到恐惧,情绪急转直下。

这样血腥的结尾,成年人自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热爱,似乎是所有艺术强调的重心。

但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某期《读库》上看过采访芭蕾舞演员的文章。

象所有强调柔韧性的项目一样,基础得从孩童打起。

初始,幼童必须经过开韧带的痛苦,须耐得住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

芭蕾既然被称作是足尖上的艺术,也因此足尖是最易受伤的部位,指甲会脱落是家常便饭,关节也会肿大;

我相信你们一定看过华为那个著名的广告。

到了青少年期,为了保持身材,女孩子得克制饮食,很少有吃了不胖的人,舞蹈学院的规则是长一斤肉罚一百块钱。

辛苦、劳累,也如同所有的行当一样,并不是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也许只能是所有翩翩起舞的小天鹅一只。

又或者,因为发育,长得太高或太矮,连小天鹅的位置也保不了多久。

好莱坞那部著名的讲芭蕾舞的电影《红菱艳》里,女主角Peggy热爱芭蕾。被引荐给芭蕾舞蹈团长莱蒙托夫时,这个以苛刻而名的老师问她为什么要跳舞,她回答说:“就象你为什么活着。”

比热爱更热爱,舞蹈就象生命。

莱蒙托夫一再告诫她说“没有一位舞蹈家可以拥有常人的感情。”

最终peggy在爱情还是舞蹈的选择中恍惚,失去了生命。

艺术里当然有美,有感动,有天赋的人可能要比没有天赋的人遭遇更多的痛苦。

除了无止境的付出之外,更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天赋的限度。

因为他们会更早更清晰地触碰自己的职业天花板,更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

更别提那些哪里都有的名与暗的权力控制,自卑的情绪和时不时放弃的念头。

前两年奥斯卡有部得奖的电影《爆裂鼓手》,那才真得讲了艺术世界里真相。

不然你以为家长为什么老是让孩子做个平凡人就好。

诚然,一部小孩子的片子并不需要讲这么多残忍的真相,然后对孩子来说,勇气和信念不应该是通过菲丽西那样的渠道得来。

象傅园慧那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他们来源于一次一次的瓶颈和自我重塑。

蕴涵万千,辛苦过的人才会懂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