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

如题所述

科学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科学的严格定义

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

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

该定义中“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科学》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科学》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自然》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着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科学》杂志官方网址:http://www.sciencemag.org
Science Magazine, an International weekly science journal, i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with assistance of Stanford University's HighWire Pres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9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科学的严格定义

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

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

该定义中“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我想,科学的如上定义用了最少的文字既把经典的科学含义表达了出来,又突出了科学的特点,明确了科学与其它的分界,概括了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强调了科学的进化特征。
第2个回答  2019-11-10
对科学下一个严谨的定义是很难的。我来介绍一下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对科学的描述。一般所说的科学,指如下三个方面之一,或者混和体:
1,导致科学发现的具体方法
2,源于科学发现的具体知识
3,在某些科学发现后,人们所能做的新事情或者正在做的新事情,简单的说,就是技术
报纸杂志上谈得最多的其实是第三点:科学技术;而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第二点,其实就是那些发现的理论和定律;对于普通人而言,科学方法也许更为重要。
科学方法,是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之上。观察实验其实只能检验部分个案,因此,实际上,科学是无法证实的。但是,科学可以通过证伪的方式得到提升:用例外的情况来检验某个判断是错误的。
第3个回答  2006-10-29
自从教廷为伽里略平反后,伽里略便成了一致公认的英雄,玩儿伪科学
的人也就最喜欢以伽里略自居。神创论者固然开口闭口“我们就象当年的枷
里略”呀,连算命先生也因为算命被视为不科学而愤愤不平,据说就象伽里
略之受到教庭的迫害。一个科学胜利的史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反科学的借口
,人类的思维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科学是件好东西,凡事给贴上科学的标签就仿佛身价百倍,“科学的神
创论”在基督教教徒中颇有市场,而“科学的算命法”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
玩意。要把我们的祖宗在人类的蒙昧时代所冥想出来的一套哲学加一件科学
的保护套,也不用花费太多的苦心,毕竟,已有不少中国的科学官僚在为它
们撑腰,而一批又一批的江湖骗子们也都大摇大摆地被请进中国的高等学府
作集体催眠的表演--这,算得上世纪末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怪现象。

但是一种理论是否是科学的,是否能被全世界的科学界所接受,绝不是
中国的科学官僚所能主宰得了的。现在的科学学普遍认为,要判断一个理论
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
。具体地说:

在逻辑上,它必须是: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即必须是简明
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2
)本身是自恰的,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
3)可被否证的,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4)
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
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在经验上,它必须: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
想;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
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3)结果可被重复,而不
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
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
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
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
解释。

在社会学上,它必须: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
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2)提出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和解
决这些问题的模型,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
么用处;3)提供概念的定义,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
、“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

在历史上,它必须: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也就是说,
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就还不
如旧理论;那些宣扬算命多准、祷告多有效的,其惯用伎俩就是挑出成功的
巧合大肆宣染,而隐瞒了无数失败的例子;2)跟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
兼容,而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比如,“科学的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
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
,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
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同样,有人声称“气功科学”是最尖
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

除此之外,还必须知道,科学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文化的界限,凡是
声称某种科学只有中国人(或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才能掌握的,肯定不
是真科学。

科学也与信仰无关,凡是声称“信则有,信则灵”的,肯定不科学。对
于科学来说,如果是有的、灵的,你不信也照样有、照样灵;如果是没有的
、不灵的,你信了也不会就有、就灵。

科学承认自己不会永远正确,它会出错,但是知错能改。如果根据某种
理论预测世界杯的比赛结果,结果没有预测对,从科学的角度看,就必须承
认这种理论至少是有缺陷的;相反地,如果只是怪罪预测者水平不够、对这
种理论没有真正掌握,那么相当于认定这种理论永远正确、只能被证实而不
能被否证,那与科学无关。

归根结底,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第4个回答  2006-10-29
自然科学,能使生活便得美好的方法,但又有利有弊,在某方面较合理的一种思想.好深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