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不好好对待自己的工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什么呢?

目前处于这种状态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迷茫而又没有实际行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
1、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的长短板认知模糊,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因此就在迷茫与焦虑的状态里,止步不前。
2、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大多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很多都是负债累累,各种借呗,花呗等着还,每天沉在账单的负循环里,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更是一塌糊涂。
3、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晚上思索千条路,早上起床走原路,很多想法都习惯于存在于脑海中,而疲于实践。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不如意,想改变现状,就需要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剖析,在自己的优势基础上寻找适合的方向,一旦方向明确,就要制订出高效可行的计划,并付诸行动,按周期检验自己的行动成果,并时时优化。
只要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就会引发飞轮效应,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你所处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9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我试图从一个个“不上班”的微观个体中寻找答案,因此有了“100 个不上班的人”独立采访计划,也因此有了这本书。通过一年多的采访,我发现大部分人并非生来就讨厌上班,所以“职业倦怠症” 一般都出现在那些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身上,而不是在应届毕业生身上。相反,刚刚离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反而对上班的积极性最高,因为新鲜好奇、没有经验。但工作几年之后,大部分人会发现一个关于上班的真相:至少目前,上班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赚钱谋生。幸运的话,它也许还能给你带来金钱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话, 你就单纯是在做一笔拿时间换金钱的交易,所以才会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费青春”。

但是生活在如今的世界,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牺牲点儿什么去换取金钱。而牺牲时间,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天然拥有,且成本最低的买卖。所以上班赚钱,成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后所折射的含义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所以大部分人哪怕上班没那么顺心,或正在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也只能忍气吞声,日子久了,倦怠感自然而来。

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大到世界,小到身边,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谁谁谁出国读书了;谁谁谁创业了;谁谁谁一边环游世界,一边赚钱了……再加上各类媒体、广告、互联网产品每天都在变着花样供应各种生活方式:精英就该喝某品牌的咖啡,戴某品牌的表;中产阶级的标配就是一房一车,一年两次国外旅游;月薪两万元的女孩每天一颗牛油果;不油腻的中年男人周末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一方面,不同阶层的人毫无保留地看到了彼此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媒体也越来越鼓吹同一种价值观和成功标准。

渐渐地,所有人都被挤到了同一个地方,向着同一个方向奋斗。然而可悲的是,社会中的经济差距是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又极其重。于是那些无法突破现状的人,只能一边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想要努力改善自己,一边又缺乏奋斗的斗志与能力,于是挫败不断,最后只能沦为社会的边缘人,一日日重复上着没有希望的班,不认命地活着。虽说现在的年轻人,可以从事的工作类型比他们的父辈更丰富,互联网的开放也给他们带去了很多“不上班”的新机会,但如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也比过去大多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家境一般又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的青年来说,衣食住行的生存压力与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都让他们在许多个“不想上班”的时刻犹豫不决。既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没有承担风险的经济实力,看似选择更多的年轻人实则根本没有选择。于是只好一边抱怨着“不想上班”,一边继续埋头干活。所以“不想上班”对当代青年来说,其实是一句十分沮丧而又无能为力的话,它背后隐含的是除了上班别无选择的无奈。

生活中我接触到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不想上班”却“还在上班”的阶段。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无法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却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我理解这种状态有多糟糕,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所以“100 个不上班的人”这个项目诞生之初,我的愿景很简单:通过分享那些成功走上不上班道路之人的故事, 给“不想上班”却又“毫无头绪”的人一些思路和勇气。

第2个回答  2019-06-09

加班时间越来越长,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就是个笑话。什么叫“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就是劳动者一天劳动所得,仅仅够他恢复劳动力进行第二天的再次劳动。这下好了,广大年轻人累死累活,忙到晚上连性生活都不想有,结果却发现没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本来以为自己赚钱就可以想买什么买什么,本来以为工作没有人管,周末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是现实却是下了班累得只想躺在床上,点个外卖刷刷手机。
  另外,资本可以自己进行增殖,即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了京户,就有了学区房,然后又有了区重点和市重点…一个阶层强者为了巩固和展现自己的优势自然会集中资源再打造一个阶层,于是阶层层层化分。据我了解,去年北京海淀区某区重点高中——按理说也是北京二流学校——的理科状元的分数只能去哈工大。更何况还有多少当年从高考独木桥冲过来的精英,他们的孩子连区重点都没得上?


  这就是所谓的阶级天花板。随着楼上的人越来越多,楼上的人不但拼命踹想要往上爬的人,还要在楼上再起一层高楼,楼下的空间自然越来越小,天花板越来越低。之前当一名工人也挺滋润,现在当个小领导都焦头烂额。之前的孩子放了学扔了书包就可以去玩,现在的孩子放了学就要去补习班。所以现在人们觉得努力没有希望并不是没有道理,而是源自于我们对周围这个世界长时间的认识而得出的结论。

第3个回答  2019-05-24
从自身来讲,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抗挫折能力较差,不懂得吃苦,娇生惯养的居多,导致干什么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
从工作本身来讲,任何工作不是说每一个人一开始都能胜任的,他需要经验知识以及一个人的阅历。所以说你跟工作之间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而年轻人来说,经验肯定相对不足,如果再没有耐性,主动地去和这个工作磨合,时间长了以后肯定会对工作没有任何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工作没有动力。
从工作氛围上来讲,领导,或者说有经验的人都喜欢打压惊都喜欢打压年轻人的锐气,说是让年轻人多锻炼锻炼,实际上,有很多时候都是在故意刁难年轻人,这样来说,年轻人工作肯定是动力不足的。
第4个回答  2019-10-30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没有动力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大部分人缺乏职业规划,对从事的工作不热爱、不擅长,没有动力

    没有耐性,佛系人生,害怕失败和打击,得过且过

    不懂得如何激励自我,陷入循环往复的日常工作中,感觉无趣没有成就感

站在企业主的角度上,员工工作没有动力的原因有以下七点:

    缺目标,员工不知道做什么

    缺计划,员工做事没有头绪

    缺流程,员工做事不顺利

    缺培训,员工能力没有提升

    缺方法,员工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缺奖惩,员工做好做坏没有区别

    缺工资,员工付出的劳动和获得的回报不成正比

面对上述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选择行动起来、开始改变(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能元气满满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