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是如何捕食昆虫的?

如题所述

1.当一只昆虫误入到食虫茅膏菜的黏性触须上时,后者的叶子会卷成一种外胃式的样子,并于中消化这些猎物。这不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更是一种捕捉和吞噬活猎物的复杂化学系统。

当研究人员用制备的茉莉酮酸酯液体碰触它们时,这些叶子也会发生卷曲。这表明卷曲反应不只是对接触或运动的反射。死果蝇也不会引起其反射。然而,被压碎的死果蝇会引起叶子卷曲——表明被吞噬的猎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引起茉莉酮酸酯的产生,叶子因此成为一个胃。很多植物为抵御昆虫咬啮而产生茉莉酮酸酯。但食虫植物并不是这种情况;以腐烂的水果和蔬菜为食的果蝇长有柔软的口器,不会损害一棵结实的活体植物。研究人员怀疑,茅膏菜已经进化到拥有一个这样的系统——为抵御捕食者而使自身变成捕食者。

2.食虫植物具有5种基本的捕虫机制。

具有含消化酶或细菌消化液的笼状或瓶状捕虫器。

周身布满黏稠液滴的黏液捕虫器。

快速关闭的夹状捕虫器。

能产生真空而吸入猎物的囊状捕虫器。

具有向内延伸的毛须而将猎物逼入消化器官的龙虾笼状捕虫器。

这些捕虫器分为主动捕虫器和被动捕虫器,这取决于其是否有帮助捕获猎物的动作出现。例如,穗叶藤属植物会分泌黏液,但其叶片不能作出向猎物卷曲的动作,因此穗叶藤属植物的捕虫器属于被动捕虫器。相反,茅膏菜的叶片通过可以快速的生长而猎物卷起。这种快速的伸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而非细胞伸长。因此茅膏菜的捕虫器属于主动捕虫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3

猪笼草属植物是具有笼状捕虫笼的主要类群。猪笼草的捕虫笼生长于笼蔓末端。猪笼草主要捕食昆虫。马来王猪笼草等个别物种可捕食较大型的动物,如小型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但它们的主要捕食来源仍是小型昆虫。二齿猪笼草在其笼盖下表面的基部具有两个齿状的尖刺。这两个尖齿可能是用来引诱昆虫爬到笼口的正上方,昆虫一不小心就会坠入笼子中,之后被消化液淹死。猪笼草捕虫笼的内表面具有作用类似的光滑蜡质区,可防止猎物从笼中爬出。猪笼草属植物瓶子草属瓶状捕虫器结构最简单的可能是太阳瓶子草属植物。太阳瓶子草属为瓶子草科杜鹃花目。它们的捕虫器是由叶片卷曲融合成的一个简单的瓶状结构演化而来。太阳瓶子草是南美洲高降雨量地区特有的,例如罗赖马山。此外,太阳瓶子草为了防止捕虫瓶中的液体过多而使得其倒伏,它在叶片的融合处进化出了一条细小的缝隙,可让雨水从此流出。太阳瓶子草需依靠细菌才能完成消化过程。

第2个回答  2017-11-23

黏液捕虫器的捕虫能力基于那些黏度极大的液滴。这些黏液捕虫器分布于叶片上,由可分泌黏稠液滴的腺体和黏液腺柄组成。这些黏液捕虫器可分为较短且参差不齐的捕虫堇类黏液捕虫器和较长且可运动的茅膏菜类黏液捕虫器。至少有5个属的植物独立进化出了黏液捕虫器。

捕虫堇属植物的黏液腺柄非常短小,且叶片具有油亮的光泽。其叶片对于捕捉小型飞虫十分得力。其黏液的恢复能力较强。其叶片具有向触生长性,包括为了防止猎物被雨水冲走叶片边缘会向内卷曲;以及叶片会在猎物下形成一个消化浅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