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

如题所述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对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矛盾或悬念情境的创设等种种方法,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景当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从而在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闪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如三上《淀粉的踪迹》一课的教学,在学习知识前,可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

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米饭的汤写下“淀粉的踪迹”五个字,并晾干)。

老师: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一张白纸。

老师:白纸上有其它东西吗?

学生:没有。

老师:再仔细看看?(请一学生上前观察)

学生:没有。

老师:老师能在白纸上变出几个字来,你们相信吗?

学生:不相信。

老师:用药棉往白纸上一擦(药棉中有碘酒),出现了“淀粉的踪迹”五个字。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从而为淀粉踪迹的探究铺垫了基础。

又如五上《美丽的彩虹》一课的教学,步入教室前,在学生不知晓的前提下,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我在窗户外面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墙壁上出现了光彩夺目的七色光。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我走进了教室,并提问:想知道刚才的情景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发出了内心一致的心声:想!通过情景的创设,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引发了学生对太阳光奥妙的探究欲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