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如题所述

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个性是创新的前提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
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
潜能才能开发出来。

例如在讲授“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给每个学生实验器材,以
使学生通过看实验器材,得到启发,自行设计方案,这样对“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设计方
案”这一结论的得出是有效的,但是,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
空间想象的机会,更主要的是学生的设计缺乏自主性。为了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
都能参与到设计方案的活动中来,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自由的进行设计,老师对学生说:
“在你们的桌上放着一些实验器材,你可以利用这些
清楚进行设计,也可以不用”这样就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事实

2
上,
学生的活动是多样的:
有的借助实验器材进行设计;
有的根据教材的方案进行设计;
有的根据以前做过的一道练习题进行设计;有的根据实验原理进行设计。学生的活动是
自主开放的,自主开放的活动是鲜活生动、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
样的活动中得到发挥和发展。因此自主的表现是个性张扬,个性张扬就为创新创造了契
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正如人的兴趣从问题情境中产生一样,人的思维也是从问题开始。伟大的教育家孔
子说:
“疑是师之始,学之端。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巧设问题,使学生产生“问
题意识”
,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打开思维的大门,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以求得问
题的解决。正如鲁兵斯坦所认为的: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
目的的。
”
显然,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
“问题情境”
,
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热值”时,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的放热本领是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讨论自
古到今一般家庭加热一壶水分别用了哪些燃料,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并争先恐后的抢着
回答。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为何家庭用燃料会发生这些变化,并提示那些未拆迁住宅基房
的同学,回忆家中用稻草加热饭菜和用液化气加热饭菜时的用量(消耗的质量)是否相
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于是再引导学
生用实验来验证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与教师、同学进行相互交流、探索,
并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参与讨论、猜想、表达、动手实验等活
动的兴趣非常高,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三、生动的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概念和规律都需要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建立,观察与实验
本身也是物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而物理实验时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操
作、
实物及模型观察、
现代教学媒体表演等直观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
听觉,
形成表象及联系,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操作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形成概念
和规律、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
径。

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学生推理能力不强,这给他们形成物理规律
带来困难,而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下面的
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释放,运动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观察小车
运动的距离。学生观察到越光滑的表面小车运动的越远。此时教师可及时提问:小车为
什么会停下来?为什么停下来的距离又有所不同呢?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
这是摩擦力的缘故这时教师进一步提问:
假如小车运动到一个表面绝对光滑即没有摩擦
力的表面上运动情况会怎样呢?经过充分的考虑和热烈的讨论,
学生认识到小车之所以
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的缘故,如果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它就会以
初始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此时再给出牛顿第一定律,学生的理解就会深刻许多。接着教
师再举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物体惯性的存在。学生经过积极思维,惊喜地发现,这些
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竟然包含着奇妙的物理现象,这不仅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
识,而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创新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合作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这各种差异,由于学习内容是开放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独立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