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做人的基本道德,忠孝仁义礼义廉耻应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指精忠报国、孝顺父母、仁爱正义、遵守道德、廉洁不贪、知羞耻。

1、忠孝指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出自《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译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贤才而乐与士子结交。)

2、仁义总结成一句话: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出自《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译文:道德仁义没有合乎礼的标准的行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

3、礼义廉耻是一个成语,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扩展资料

1、移孝作忠,完成的是儒家伦理的政治化过程,在“家”和“国”两级共同体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而且“忠籍孝崇”,表明个体在家的孝行程度也成为衡量对国的忠诚程度,时刻把个体与“国”这个庞大共同体的关联具象化,加强了个体对国的认同,把个体、家和国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成为不同个体之间对“国”产生共同认同的凝结纽带,这就成为后世维持大一统中国的认同基础。

2、仁义是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忠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义廉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从传统的观点讲,中国人的人情观就是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

忠孝为先,中国人拜“天地君亲师”,简单地讲就是做人要懂得规矩,不要犯上欺下。

所谓“仁义”,讲的也是人际关系。“仁”的字形就是“两人”,即将心比心,慈悲宽怀。“义”的简体字形是“两人一心”,意即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礼义廉耻”的另一种讲法就是孔老夫子天天挂在嘴上的“克己复礼”,即忍耐克制,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我再补充一下,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这八个字若真做到了,不简单哦。
第2个回答  2019-12-10
忠于君王,要对父母孝顺,要为人仁,对兄弟义,懂礼仪,廉洁,有羞耻之心。
这是君子准则。
第3个回答  2019-09-22
做人要忠心、孝顺、仁爱、知理、守义、知廉耻
第4个回答  2019-09-22
原句是不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教育的八种美德
相似回答